头陀成庵主刺血写法华经

丹书何切切,滴心不滴血。

纵使血可乾,其如心不竭。

蜀鸟啼作花,至今万山缬。

杀身以成仁,遗训有先哲。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丹书上的字迹多么急切,却无法渗入心中滴出血来。
即使血液可以干涸,但心中的情感永不枯竭。
蜀地的鸟儿鸣叫如花绽放,至今仍回荡在万座山间。
为了成就仁德,有人牺牲生命,先贤的教诲永留人间。

注释

丹书:用朱砂或珍贵的墨水写下的文书。
切切:急切、深切。
滴心:触及内心。
血:比喻情感或决心。
纵使:即使。
乾:干涸。
心不竭:情感永不消减。
蜀鸟:指四川地区的鸟,可能象征某种情感或传说中的生物。
万山缬:形容鸟鸣声穿越众多山峦,像美丽的花纹。
杀身:牺牲生命。
成仁:成就仁德。
遗训:遗留下来的教导或训诫。
先哲:古代有智慧的贤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以极其虔诚的心境刺血抄写佛经的情景。"丹书何切切",形象地刻画出僧人对佛法的专注与执着,每一笔都充满深情。"滴心不滴血",虽是刺血,但诗人强调的是内心的虔诚超越了肉体的痛苦,表达出一种精神上的坚韧和牺牲。

"纵使血可乾,其如心不竭",进一步强调了僧人对信仰的坚定,即使流尽鲜血,内心的热情也不会消减。接下来,诗人以"蜀鸟啼作花"为喻,寓意僧人的牺牲如同蜀鸟啼鸣般化作美丽的图景,即使在万山之中,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两句"杀身以成仁,遗训有先哲",直接点明了僧人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杀身成仁"的精神,他的牺牲是为了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这种高尚的遗志被前贤所赞扬和传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赞美了一位僧人对佛法的献身精神和高尚品德,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佛教修行者的敬仰和对精神追求的崇尚。

收录诗词(285)

蒲寿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水岩

泰山有积霤,坤媪乃善藏。

何时发灵秘,一脉流膏滂。

至仁及物意,后世疑滥觞。

螭蟠久懒卧,辟易离电光。

丰隆亦豪举,夜半驱阿香。

天鼓何处来,大雪惊飘扬。

飞星杂雨射,怒雹翻飙狂。

倚栏两眼眩,应接俱弗遑。

吕梁三十仞,吾闻老蒙庄。

行歌不惮险,习坎守故常。

峨眉有仙伯,佛迹窥荒唐。

濯足弄海月,戏侮相颉颃。

堪笑失箸人,气骨何羸尪。

醉呼李太白,欲制芙蓉裳。

此泉愿为酒,万斛输沧浪。

简寂耿我梦,九叠迂我肠。

雁荡更诡异,龙湫舞堂堂。

何当寄鹏翼,瞬息天一方。

仙人笑擘脯,沧海观种桑。

人世弹指顷,万古天地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石室閒坐忆东坡渔舟一叶江吞天句成一绝

渔舟一叶江吞天,诵翁此句心茫然。

不知何处有此景,而今忽堕吾眼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示儿

种谷一岁事,读书一生期。

方春不下种,竟岁常馁饥。

少年不向学,终身成愚痴。

饥犹一家愁,愚被众人欺。

彼苍念吾父,尔辈得令师。

欲速成揠苗,计日如耘耔。

程文国有式,体制须及时。

弱冠无所闻,出语人见嗤。

尔劳我则恤,我忧尔奚知。

中夜不遑寐,作此劝学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亦竹轩

娟娟竹上露,泠泠竹间风。

风露自高洁,轩窗亦玲珑。

明月散清影,独起行绕丛。

缅怀爱竹人,气味千载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