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岳鄂王歌》由元末明初诗人张宪创作,通过描绘岳飞及其麾下将士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岳飞忠义报国的精神风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战争场景描写,展现了岳飞在两河、襄邓、荆湖等地的辉煌战绩,以及他面对朝廷内部的复杂局势时的无奈与悲哀。
“君不见南薰门,铁炉步,神矛丈八舞长蛇,双练银光如雨注。”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岳飞军队的威武之姿,矛如长蛇般舞动,银光闪烁,仿佛暴雨倾泻,展现出岳飞军队的勇猛与气势。
“又不见铁浮屠,拐子马,斫胫钢刀飞白霜,贯阵背嵬纷解瓦。”接着描述了岳飞军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场景,铁浮屠、拐子马等武器装备的威力,以及士兵们挥舞钢刀的凛冽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激烈与残酷。
“义旗所指人不惊,王师到处壶浆迎。”表现了岳飞军队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支持,体现了其正义之举深入人心。
“两河忠义望风附,襄邓荆湖唾手宁。”描述了岳飞在两河、襄邓、荆湖等地的军事行动,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敌人的震慑力。
“朱仙镇上马如虎,百战经营心独苦。”通过朱仙镇的战斗场景,进一步强调了岳飞在长期战争中的艰辛与付出。
“赐环竟坏回天功,卷旆归来卧枢府。”表达了岳飞因政治斗争而遭受不公待遇,最终被贬官的悲凉结局。
“钱塘宫殿春风轻,娇儿安宴醉未醒。”描绘了朝廷内部的腐败与昏庸,与岳飞的忠诚形成鲜明对比。
“徒令功臣三十六,舞女歌儿乐太平。”讽刺了朝廷对岳飞功臣的忽视,以及对和平的盲目追求。
“虎头将军面如铁,义胆忠肝向谁说。”表达了岳飞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无奈。
“只将和议两封书,往拭先皇目中血。”揭示了岳飞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名誉,试图通过和谈解决争端的努力。
“将军将军通军术,君命不受未为失。”强调了岳飞在面对君命时的坚持原则,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
“大夫出疆事从权,铁马长驱功可必。”赞扬了岳飞在外交与军事决策上的灵活与果断。
“功成解甲面赤墀,拜表谢罪死不迟。”描述了岳飞在功成名就后,仍能保持谦逊,面对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人格。
“惜哉忠义重山岳,智不及此良可悲。”表达了对岳飞忠诚与智慧的惋惜之情。
“乌乎肆谗言,加毒手,申王心,循王口,蕲王湖上乘驴走。”揭露了朝廷内部的阴谋与迫害,以及岳飞最终被逼无奈的悲剧命运。
“五国城头帝鬼啼,胡儿相酌平安酒。”描绘了岳飞被囚禁于五国城时的凄凉情景,以及敌人的庆祝,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整首诗通过对岳飞及其军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岳飞的英勇与忠诚,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矛盾与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诗中既有对岳飞英雄形象的赞美,也有对朝廷内部腐败与不公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