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巢鸾凤.张东园送洋鸡一只赋此报之

一讯槎风。有双栖锦羽,携取筠笼。

抱时春屿里,啼处晓波东。洪桃花下几回逢。

乍呼小名,朱朱未通。瑶窗远,想误却、汜人同梦。

珍重。谁乞种。持比汝南,噤㾕神偏耸。

帻染蛮砂,尾捎蜃雨,特地移窠分送。

我已无心舞秋宵,负雏看啄苔阶缝。

凭丹青,唤梅家、写伊飞动。

形式: 词牌: 换巢鸾凤

鉴赏

这首《换巢鸾凤》是清代诗人厉鹗为友人张东园所赠洋鸡而作的一首词。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洋鸡的美丽与娇憨,以及它与主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词的开篇“一讯槎风”,以轻盈的笔调引入主题,仿佛在说一只洋鸡随风而来,带来了异国的风情。接着,“有双栖锦羽,携取筠笼”描绘了洋鸡的羽毛如同锦缎般华丽,被精心地装入竹笼之中,充满了对它的爱护之情。

“抱时春屿里,啼处晓波东”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洋鸡在春日岛屿上的生活状态和清晨啼鸣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洪桃花下几回逢。乍呼小名,朱朱未通”更是将洋鸡与桃花的相遇比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通过呼唤小名,表达了对它的亲近与喜爱。

“瑶窗远,想误却、汜人同梦”则进一步深化了洋鸡与人的关系,仿佛它与远方的瑶窗有着不解之缘,甚至在梦中与汜人(泛指远方的人或事物)相会,暗示了洋鸡与主人之间超越了现实的深厚情感。

“珍重。谁乞种。持比汝南,噤㾕神偏耸”这一段通过对比,强调了洋鸡的独特之处,不仅因其美丽,更因其与主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得它在汝南(古代地名,此处泛指地方)引起了人们的惊叹与敬畏。

“帻染蛮砂,尾捎蜃雨,特地移窠分送”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洋鸡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尤其是它那染有蛮砂色的头饰和尾部沾着蜃雨的景象,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

最后,“我已无心舞秋宵,负雏看啄苔阶缝。凭丹青,唤梅家、写伊飞动”表达了词人对洋鸡的喜爱之情,即使在秋夜也愿意陪伴它,观察它如何在苔藓缝隙间觅食,希望借助丹青艺术将其灵动的姿态永远留存下来。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洋鸡的美丽与可爱,更传达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体现了词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元夕悼亡姬

清衫泪浣。谁问春寒浅。依旧去年正月半。

锦瑟华年未满。重来径曲苔荒。一屏梅影凄凉。

疑在小楼前后,不知何处迷藏。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沁园春.声

隔院飞来,巧啭如簧,初闻可怜。

正金经学诵,生成柔软,珠歌教唱,分外清圆。

花下泠泠,帘中呖呖,小玉频呼密意传。

吟郎句,惯临流对月,韵更悠然。道将双字联翩。

比相见春风一笑嫣。

记靧桃幽思,咒馀茸舌,折杨离恨,噎在香咽。

细语欢浓,娇啼梦浅,时送吹兰到耳边。

关情甚,听莺雏燕乳,仍是笄年。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影

赋就閒情,愿逐娉婷,朝朝整随。

恰花阴行过,费他回顾,柳丝遮住,暂尔相离。

悄照春波,偷窥晓镜,只道无双更有伊。

研丹粉,爱自描活脱,小样崔徽。何妨坐起轻携。

怪几度抛人欲睡时。

又低鬟月底,问来不语,凝眸灯下,抱处如痴。

蹴鞠幽坊,秋千旧径,看未分明捉搦迟。

重逢后,羡香肩斜倚,共映屏帏。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水龙吟.题吴东壁大洋泛月图

凭谁画就沧溟,影连南极摇空碧。

茫茫何在,云帆吹送,高秋今夕。

蛇种城遥,鳀人国杳,水天无迹。

正银涛上涌,冰丸倒射,应笑岸临风帻。

为问乘槎此客。挹长庚、几经沦谪。

一官寄耳,乾坤奇处,肯教轻掷。

身到清虚,胸呑云梦,旧闻嫌窄。

看蛮童起舞,澄辉零乱,泻莲花白。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