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谣

七月不雨井水浑,孤城烈日风扬尘。

楚天万里无纤云,旱气塞空日昼昏。

土龙蜥蜴竟无神,田中水车声相闻。

努力踏车莫厌勤,但忧水势伤禾根。

道傍执送者何人,稻塍争水杀厥邻。

五湖七泽水不贫,正赖老龙一屈伸。

形式: 古风

翻译

七月不下雨,井水变得混浊,孤城被烈日炙烤,风卷起满地尘土。
楚天广阔万里,没有一丝云彩,干旱的气息充斥天空,白天也显得昏暗。
土龙和蜥蜴似乎失去了灵验,田间水车的声音相互传递。
大家努力踩动水车,不要嫌辛苦,只担心水流过急伤害到稻田的根部。
路边有谁在执着地送别,稻田边的人为了争夺水源互相争斗。
五大湖和七大泽虽然看似水源丰富,但全靠老龙的调度才能缓解旱情。

注释

七月:农历七月。
浑:浑浊。
孤城:孤立的城市。
烈日:酷热的太阳。
楚天:泛指南方天空。
纤云:一丝云彩。
旱气:干旱的气候。
塞空:充满天空。
土龙:古代求雨的仪式中的象征物。
蜥蜴:另一种求雨象征。
水车:灌溉工具。
相闻:相互听见。
莫厌勤:不要嫌麻烦。
伤禾根:损害稻田根基。
道傍:路边。
稻塍:稻田埂。
杀厥邻:互相争斗。
五湖七泽:泛指大湖和湖泊群。
水不贫:水源充足。
老龙:比喻能调节水源的水利设施。
屈伸:调节、控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干旱季节的景象,井水浑浊,烈日炎炎,风扬起尘土,天空万里无云。诗人通过对旱情的细腻描写,表现出农民对水源的渴望和对旱灾的忧虑。田间的水车声此起彼伏,是农人们努力抗旱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对于禾根可能因干旱而受损的担忧。

诗中“道傍执送者何人,稻塍争水杀厥邻”两句,揭示了在干旱之年,农民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水源而产生矛盾的情景,这种情形不仅反映出自然灾害带来的生存压力,也暗含着社会矛盾和人性复杂。

最后,“五湖七泽水不贫,正赖老龙一屈伸”则是对水神的祈求,表达了人们在干旱时期对于自然恩赐的渴望,以及对传说中能够引来雨水的“老龙”的依赖。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人类在面对灾害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希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旱灾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以及人们对于自然恩赐的渴望和祈求。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村晚

深坞繁花丽,晴田细径分。

孤舟春水路,芳草夕阳村。

暗雀投檐静,昏鸦集树喧。

牛羊自归晚,灯火掩衡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步下四望亭至东坡柳径访邠老不遇

北下四望岭,两山中旷平。

萦纡蟠径术,迤靡分沟塍。

林间樵汲路,垄外牛羊鸣。

落景急晚舂,浅泥闻耦耕。

馀红犹落落,高绿或亭亭。

柳间见衡门,攲屋尚峥嵘。

主人掩关去,春芜空复青。

论文挈儿曹,得句怀友生。

安得辋川翁,画此十幅屏。

形式: 古风

步蔬圃

荒城繁草木,落日下牛羊。

巍亭俯蔬圃,秋物半青黄。

敢爱雄鸡冠,殷鲜如激昂。

黄葵贵且丽,薄夜掩其房。

低篁掩蟋蟀,枯苇巢螳螂。

落落中畦枣,垂实半老苍。

深行乱飞蝶,时亦掇芳香。

况复携妇子,笑言何乐康。

归溪踏新月,到家灯烛光。

田园兴偶动,疏懒意何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汴上书事

荒陂浮雁啄寒水,古木老乌啼夕阳。

酒市喧呼人醉馀,丛祠歌舞岁丰穰。

黄花半落经寒雨,红稻初坚得早霜。

倚岸老枝榆骨白,出林丹实柿肌黄。

空林啅起团惊鹊,槁叶悲啼有暗螀。

腰兔暮归人臂隼,扣门问宿客担囊。

貂裘西去冲寒早,泽国东归寄梦长。

入洛自惭文价薄,却凭山水助清狂。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