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次秭归

朝披南陵云,夕揖建平树。

啼鸦随客樯,落日满孤戍。

恶滩不可说,石芒森如锯。

浪花一丈白,吹沫入窗户。

是身初非我,底处著忧怖。

酒酣一枕睡,过尽鲛鳄怒。

欣然推枕起,曳杖散予步。

殷勤沙际柳,记我维舟处。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晨披着南陵的云雾,傍晚向建平的树木问候。
乌鸦伴随着旅人的船帆,落日洒满孤独的戍楼。
险恶的滩头难以言表,礁石尖锐如锯齿般林立。
巨大的浪花泛着白沫,直冲进窗户之中。
这身体并非我的全部,何处才有真正的忧虑?
酒醉后沉沉入睡,任凭鳄鱼怒涛汹涌而过。
醒来后愉快地推开枕头,拿起手杖散步。
岸边的柳树深情款款,它们记得我系舟的地方。

注释

南陵:地名,古代郡县名。
建平:地名,古代郡县名。
啼鸦:哀鸣的乌鸦。
孤戍:孤立的守卫之地。
恶滩:险恶的河滩。
石芒:尖锐的岩石。
吹沫:浪花飞溅。
是身:此身,指诗人自己。
殷勤:深情,亲切。
维舟:系舟,停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暮次秭归》,描绘了诗人行船经过南陵和建平时的景象。首句“朝披南陵云”写早晨启程时,云雾缭绕在南陵山头;“夕揖建平树”则描绘傍晚时分,与建平的树木作别。接下来,“啼鸦随客樯,落日满孤戍”通过乌鸦的啼叫和孤独的戍楼,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

“恶滩不可说,石芒森如锯”描述了险恶的滩头,礁石峥嵘,状似锯齿,暗示了旅途的艰难。“浪花一丈白,吹沫入窗户”进一步描绘了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甚至侵入船舱的画面,显示出诗人身处险境的紧张感。

然而,面对困境,诗人展现出超脱的心态:“是身初非我,底处著忧怖。”他意识到身体并非永恒的自我,因此对困难不再过分忧虑。“酒酣一枕睡,过尽鲛鳄怒”借饮酒入睡来暂时忘却忧虑,即使面对鳄鱼般的怒涛,也能安然度过。

最后两句“欣然推枕起,曳杖散予步”,诗人醒来后心情愉快,拿起手杖散步,岸边的柳树似乎也在殷勤地记着他的船停泊之处,流露出他对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但更突出的是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暮春二首(其二)

绿叶枝头密,青芜陌上深。

江山妨极目,天地入孤吟。

身已双蓬鬓,家惟一素琴。

世情君莫说,头痛欲涔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暮春叹

春深桃李争时节,千团红云万堆雪。

东风一夜吹欲空,曲径平池烂如缬。

城门猎猎双青旗,羲和促辔西南驰。

中原未有澄清日,志士虚捐少壮时。

形式: 古风

暮春新路至湖上示元敏

时雨作未成,蒸溽思出门。

湖塘直东西,行人各归村。

翻翻鸟投林,杳杳钟鸣昏。

羊牛争迮路,烟火出短垣。

吾儿望未到,谁与共盘餐。

幽独多恻怆,且复携斯孙。

归来蓬窗下,聊可与晤言。

形式: 古风

暮秋六首(其四)

舍前舍后养鱼塘,溪北溪南打稻场。

喜事一双黄蛱蝶,随人来往弄秋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