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黄仲秉即转运使治之东作亭扁以楚翠盖取杜陵所谓楚岫千峰翠者属客赋诗

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辟。

蟠根结地厚,面势倚空碧。

陂陀数州境,高下相接迹。

麓山乃其趾,神秀固未极。

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

知谁长在眼,嗟此尘中客。

观风君独暇,延纳到几席。

得句恍忘言,寄兴渺今昔。

自君之东来,民瘼极探索。

仁言彻九关,宁惧虎豹厄。

诹询遍南亩,民肥吾则瘠。

筑亭一舒啸,逮此百忧隙。

看山傥不愧,隐几亦聊适。

寄语后来者,此意当无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雄伟的山势和壮丽的自然景观。"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辟"表明了作者面对的是一片广阔而又未被开发的土地,山脉如同巨人的臂膀,挺立在大地上。"蟠根结地厚,面势倚空碧"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盘根错节,与地面融为一体,而山势则依靠着蔚蓝的天空。

诗人通过"陂陀数州境,高下相接迹"表达了对连绵不绝、层峦叠嶂山脉的赞美。"麓山乃其趾,神秀固未极"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山脉的壮观和神奇之处。"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中,作者提到了人造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每一个角落都能见到山的影子。

接下来的"知谁长在眼,嗟此尘中客"表达了诗人对流逝时光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观风君独暇,延纳到几席"可能是在描绘某种场景,或是作者自己的心境,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得句恍忘言,寄兴渺今昔"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一种感悟,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自君之东来,民瘼极探索"中,"君"可能指的是某位统治者或有权势的人物,而"民瘼"则是人民生活困苦的写照。

"仁言彻九关,宁惧虎豹厄"显示了对理想中的政治美好的向往,即便是在险恶的环境中,也希望能听到温暖人心的话语。"诹询遍南亩,民肥吾则瘠"则可能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反映,或者是诗人个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写实。

最后两句"筑亭一舒啸,逮此百忧隙"和"看山傥不愧,隐几亦聊适"中,作者通过建造亭子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许是对现状的不满或是不甘心中的某种寄托。"寄语后来者,此意当无斁"则是一种对未来者的叮咛和希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景观,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政治理想以及个人情怀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中夜祝融观月

披衣凛中夜,起步祝融巅。

何许冰雪轮,皎皎飞上天。

清光正在手,空明浩无边。

群峰俨环列,玉树生琼田。

白云起我旁,两腋风翩翩。

举酒发浩歌,万籁为寂然。

寄言平生友,诵我山中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五士游岳麓图

闭门六月汗如雨,出门褦襶纷尘土。

文书堆案曲肱卧,梦逐征鸿过前浦。

西山突兀不可忘,勇往政须求快睹。

朝暾未升起微风,中流咿哑挟鸣橹。

长林秀色已在望,有如出语见肝腑。

意行爱此松阴直,眼明还喜碑字古。

高低梵释著幽居,深隐仙家开閟宇。

忽看宫墙高十丈,学宫峨峨起邹鲁。

斯文政倚讲磨切,石室重新岂无补。

危梯径上不作难,横栏截出可下俯。

惟兹翼轸一都会,往事繁华杂歌舞。

变迁返覆宁重论,昔日楼台连宿莽。

迩来人物颇还旧,岂止十年此生聚。

泉流涓涓日循除,华表何时鹤来语。

炎气知不到山林,茗碗蒲团对香缕。

鼎来杖屦皆胜引,季也亦复同步武。

洛阳年少空白头,三闾大夫浪自苦。

一笑便觉真理存,高谈岂畏丞卿怒。

不图画僧圣得知,貌与儿童作夸诩。

请君为我添草堂,风雨萧萧守环堵。

形式: 古风

五月十六日夜城南观月分韵得月字

梅收清风来,宇净实鉴揭。

频年城南游,未有今夜月。

呼舟泛微澜,游鱼亦出没。

危榭倒影浮,倚槛凉入骨。

举酒属西山,寒光动林樾。

诸君兴未已,南阜上突兀。

目极大江流,高情更超越。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公安竹林祠迎神送神乐章

神之来兮何许,风萧萧兮吹雨。

悄屏气兮若思,严霓旌兮来下。

昔公车之自南,民望车以欷歔。

今乘驹兮入庙,亦孔悲兮若初。

秋月兮皎皎,严霜兮凛凛。

泽终古兮何穷,噫,微管吾其左衽。

酌荆江以为醴兮,撷众芳以为羞。

歌呜呜兮鼓坎坎,惠我民,为此留。神之去,何所游。

风飒飒,挟归辀。倏昭明兮上征,抚一气兮横九州。

有新兮斯宇,竹森森其在户。

嗟我民兮勿伤,公时来兮一顾。

有新兮斯堂,竹猗猗其在旁。

嗟我民兮勿替,公顾民兮不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