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马钰所作的《十报恩》,表达了诗人对师恩的深深感激和坚定的修行决心。首句“山侗五愿报师恩”表明诗人以山野之人的身份,立下五个愿望来报答师长的教诲之恩。接下来的两句“酒色气财誓不侵”,诗人发誓要摒弃世俗的诱惑,尤其是酒、色、财、气这四大欲望,显示出其高尚的道德追求。
“便把日乌先赶退,次将月兔更牢擒”运用了象征手法,日乌可能象征着世俗的忧虑和烦恼,“月兔”则可能代表夜晚的诱惑或阴暗情绪,诗人决心驱逐这些负面因素。接着,诗人期望月轮常明,无圆缺变化,日色恒增,不因时间流逝而消沉,寓意心境的澄明与精神的持久。
最后两句“功满丹成何处去,得超云汉绝阳阴”,表达了诗人修行有成后的理想状态:功业圆满,丹道成就,超越凡尘,不再受阴阳(生死)的束缚,达到超脱的境地。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道教修炼者对道德修养和精神解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