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治堂书怀

长揖薰风咏式微,诪张山鸟怪儒衣。

竹君伴我寻诗瘦,梅子从谁学道肥。

先自宦情如雾薄,可堪乡梦与云飞。

支林堂下波光好,鹭笑鸥嗔胡不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情感流露和内心世界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的追怀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长揖薰风咏式微”一句,以轻柔的姿态向和风致敬,同时吟咏着古代贤人的美德。这里的“薰风”可能指的是春天的和风,而“咏式微”则是对古人美好品德的赞颂,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

接下来的“诪张山鸟怪儒衣”一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描述自己居住在深山之中,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那“怪儒衣”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传统礼仪的某种质疑或是对个人特立独行的追求。

第三、四句“竹君伴我寻诗瘦,梅子从谁学道肥”则表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竹子与诗人为伴,表达了一种清贫自守的生活态度,而“梅子”一词可能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或是某种道德修养,这里的“从谁学道肥”则是在探讨这种品质的培育和来源。

在后面的两句中,“先自宦情如雾薄, 可堪乡梦与云飞”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故土的情感。这里的“先自宦情”可能意味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如同薄雾般轻柔而又难以捉摸。而“可堪乡梦与云飞”则是说这种乡愁之情,虽然苦涩,但却能让人精神上得到解脱,与云共舞。

最后两句“支林堂下波光好,鹭笑鸥嗔胡不归”描绘了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中的“支林堂”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而“波光好”则是在赞美这里的水景之美。而最后一句“鹭笑鸥嗔胡不归”通过对鸟儿行为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属感的思考。鹭与鸥(一种水鸟)的行为似乎在嘲笑那些无法找到归宿的人或事物,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定,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6)

史安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公肃在东南三有书来未报闻其除司直以诗寄贺且谢(其三)

纵横才力自时须,今代鹓行政要渠。

亦有故人岩石里,未嫌不奉子公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