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哭子相(其一)》中的片段,通过“故园秋色广陵间,闽海悠悠自不还”两句,描绘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广陵,即扬州,这里代表的是诗人故乡的秋色,而“闽海”则指向福建,可能是指逝者所在之地。这两句诗以空间的距离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接下来的“纵使芜城愁易老,那能长客武夷山”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芜城,常用来形容荒废的城市或地方,这里可能象征着逝者生前生活的地方,或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象征。诗人说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岁月也容易让人感到衰老,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失去亲人的痛苦难以承受的写照。最后一句“那能长客武夷山”,则表达了诗人无法长久地客居他乡,内心渴望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愿望,但又深知这种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场景营造,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悼,情感真挚,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