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迟乐

七月不落霜,卜魁城边糜子黄。

八月霜不落,千夫下田总欢乐。

官田刈谷载满车,官兵急公先完租。

毳帐牛车十日路,驱向城中易茶布。

和茶煮谷布裁衣,卒岁不忧寒与饥。

人人尽乐霜迟好,荞麦沙田收更早。

但愿年年不出兵,官兵皆作农夫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地区秋季丰收的景象以及当地人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七月不落霜”与“八月霜不落”的两种天气情况,展现了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及其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首先,诗中提到“七月不落霜,卜魁城边糜子黄”,描述了在七月没有霜降的情况下,卜魁城周边的糜子(一种谷物)已经成熟变黄,预示着丰收的到来。接着,“八月霜不落,千夫下田总欢乐”则进一步强调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对农民耕作的积极影响,使得他们能够在八月收获时感到欢愉。

接下来,诗人通过“官田刈谷载满车,官兵急公先完租”描绘了官府田地里谷物被收割的场景,以及官兵们积极完成赋税任务的情景,体现了社会秩序与农民生活的和谐共存。

随后,“毳帐牛车十日路,驱向城中易茶布”描述了人们利用牛车运输货物,经过十天的路程到达城市,交换茶叶和布匹,这不仅反映了商品交易的活跃,也体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最后,“和茶煮谷布裁衣,卒岁不忧寒与饥”表明,通过茶叶和布料的交易,人们能够满足日常所需,确保一年到头都不用担心寒冷和饥饿的问题。而“人人尽乐霜迟好,荞麦沙田收更早”则表达了人们对霜期延迟带来的好处的普遍喜悦,以及荞麦等作物因气候适宜而提前收获的景象。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清代东北地区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及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通过对比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和农民生活的影响,诗人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秩序和丰饶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3)

方登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兄以诗慰病和答

形骸百炼后,心事五更中。

苦海终无岸,愁城岂易攻。

道危迷老马,边远失归鸿。

谁谓青天阔,浮云亦碍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纪事

争看金甲健儿装,玉辇云移下凤皇。

都尉鱼丽开细柳,将军猿臂射长杨。

蟊孤露冷摇秋月,韎韐风高带晓霜。

大阅至尊非好武,良弓不为太平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与毛会侯

耆英洛社旧登坛,四十归来早罢官。

赴召有谁谗贾谊,输租今已累儿宽。

休嫌华发功名薄,毕竟青山岁月难。

诗酒柴桑堪闭户,文章千古不凋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河堤曲二首(其一)

走河堤,风凄凄,黄云黯黯落日低。

沙边丛树半枯死,荒村无人鸦乱啼。

走河堤,风凄凄。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