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金代诗人张建所作,名为《俊师定庵》。诗中描绘了定庵内清泉映照、轻风荡漾的宁静景象,通过“渟泓石上泉,照我良是我”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观照。接着,诗人借泉水之喻,探讨了追求智慧性的道路,并指出非仅凭戒律与禅定即可达成,需有更深的理解与体悟。
“道人此名庵,千劫付一坐”,赞扬了定庵作为修行之地的神圣与持久,暗示了其中蕴含的深厚佛法。海月与天花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庵内的超凡脱俗氛围,象征着内心的清明与超越世俗的境界。
后半部分,诗人以“吾生剧萍梗,万里信漂堕”自比,表达了自己如同浮萍般无根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生命短暂与漂泊的感慨。最后,“湛然摩尼珠,坐受昏尘裹”则比喻内心的明珠被世俗尘埃所遮蔽,渴望得到清净与解脱。诗人希望有如远公般高僧的陪伴,共同在佛门中修行,共享香火,表达了对精神归宿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