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感寓(其七)》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与感慨。首句“驱车首阳下”描绘了诗人驾车经过首阳山的情景,首阳山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的地方,暗含对高尚节操的追思。
“望古怀清芬”进一步抒发诗人对古代圣贤遗风的怀念,"清芬"象征着他们的高洁品格。接下来,“斯人久已化”表达了对那些伟大人物虽肉体消逝但精神永存的感慨。
“令名今尚存”强调了这些人的美名流传至今,他们的道德典范仍然影响后世。“让国就伦命,杀身以成仁”两句高度赞扬了他们为了道义宁可放弃权位甚至牺牲生命的无私行为。
最后,“如何有千驷,寂寞身无闻”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为何这些高尚之人未能得到应有的声名和赞誉的疑问,流露出对社会未能充分理解和尊重这些贤人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描绘和赞美古代贤人的事迹,寄寓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崇尚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