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冯班的《猛虎行》描绘了一幅荒野景象,通过烟雨迷茫和伥鬼哀鸣,渲染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诗人以山家茅屋为背景,描述了猛虎因饥饿而在烟雾中寻找猎物的情景,如“山家苦竹围茅屋,遥见烟中尾矗矗”,展现了虎的凶猛与环境的凄凉。
接下来,诗人借“夜闻前村失黄犊,村路泥深印虎足”表达了村民的恐慌与悲惨,质疑上天为何让猛虎陷入如此困境,甚至要以肉食为生。“天胡恩此物,而俾之食肉?”这句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质疑和对弱者的同情。
最后,诗人以“不见泰山之下妇人哭”作结,暗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如同泰山压顶,令人悲痛。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反映了清代社会现实的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