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思诒斋》由明代诗人王绅所作,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表达了对高尚品德与自我修养的深刻思考。
首句“温温经尺璧,宝之无不至”以“尺璧”比喻珍贵的道德品质,强调了对这种品质的珍视和追求。接着“盈盈一杯水,捧之惟恐坠”以水的珍贵和易碎,象征着道德品质的脆弱性,需要小心呵护。
“人生七尺躯,负抱良己贵”指出人的身体是宝贵的,承载着道德责任。接下来“欲思淑厥身,当须奉名义”强调了个人行为应遵循道德规范,追求高尚人格的重要性。
“五陵豪少年,昂昂多意气”描绘了那些追求权势和享乐的年轻人,他们的行为往往忽视了道德约束。“不图显扬谋,声誉只如寄”指出这些行为最终只能带来短暂的名声,无法持久。
“栖栖陋巷人,箪瓢或弗继”则转向了那些生活简朴、坚守道德原则的人,他们可能面临物质上的困难,但“动履不忘亲,令名日昭㫼”表明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的名声得以长久流传。
“置器且求安,保身岂无计”提出在追求道德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这是维护道德品质的基础。“载歌思诒诗,令人发长喟”最后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中道德缺失现象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个人品格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道德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自身福祉。它既是对古代道德观念的颂扬,也是对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一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