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尉佗楼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刘邦项羽握兵器,争夺天下鹿未尽,自称帝王居岭南岛夷中。
南下任职全凭任嚣之力,北面称臣依靠陆贾的功绩。
箫鼓齐鸣如今仍在祭祀庙宇,旌旗飘扬仍镇守着往日宫殿。
越地百姓或许不知虞舜之德,一曲薰弦流传万古风范。

注释

刘项:刘邦与项羽,指秦末争夺天下的两位主要人物。
持兵:手持兵器,此处代指战争或争斗。
鹿未穷:比喻争夺天下的斗争还未结束,‘鹿’常比喻政权。
黄屋:古代帝王车驾的装饰,这里代指帝王身份。
岛夷:古代对南方沿海及岛屿民族的泛称,此指岭南地区。
南来:从北方来到南方。
尉:官职名,此指秦朝南海郡尉任嚣。
力:力量,此处指任嚣的支持或安排。
北向:面向北方,表示臣服。
陆贾:汉初著名的外交家,曾说服南越王赵佗归汉。
箫鼓:乐器,代表音乐与庆典。
世庙:世代祭祀的宗庙,此指为纪念赵佗而建的庙宇。
旌旗:旗帜,象征权力和威严。
昔时宫:过去的宫殿,指赵佗在南越的宫殿。
越人:古代对南方越地居民的称呼。
虞舜:上古圣王,以德治国的典范。
薰弦:指美妙的音乐,特指帝王或圣贤的教化之音。
万古风:流传千古的风尚或影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尉佗楼所见之景象和内心的感慨。刘项持兵鹿未穷,表明历史上的战争尚未结束;自乘黄屋岛夷中,则是诗人自己的处境,黄屋指皇帝的宫殿,岛夷中可能暗示着一种孤独或隔绝的状态。

南来作尉任嚣力和北向称臣陆贾功,是对历史上两位人物的提及。南方的尉佗因其力量而闻名于世,北方的陆贾则以智谋著称。这两句可能在强调个人能力与才华对社会影响的重要性。

箫鼓尚陈今世庙和旌旗犹镇昔时宫,则是在描绘古代遗迹依旧存在的情景。箫鼓即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乐器,旌旗则是战胜后立于城上的旗帜。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历史连续性和对过往辉煌的怀念。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句,则是在表达历史长河中的事件和人物可能已经被遗忘。虞舜是古代圣君,被后世尊崇,然而诗中却说“越人未必知”,意味着时间流逝,记忆模糊。

最后,一奏薰弦万古风,则是在表达即使时代变迁,但通过艺术,如音乐,可以传承和复苏历史中的美好与精神。薰弦,即琴瑟,象征着中国古代的乐器,万古风则是永恒的风格或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个人才华以及艺术永恒性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紫藤

绿萝萦数匝,本在草堂间。

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远山。

移花疏处种,斸药困时攀。

日暮微风起,难寻旧径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谢人赠鞭

蜀国名鞭见惠稀,驽骀从此长光辉。

独根拥肿来云岫,紫陌提携在绣衣。

几度拂花香里过,也曾敲?月中归。

莫言三尺长无用,百万军中要指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趋慈和寺移宴

高寺移清宴,渔舟系绿萝。

潮平秋水阔,云敛暮山多。

广槛停箫鼓,繁弦散绮罗。

西楼半床月,莫问夜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