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雪未能多曾无逸见惠二首遵欧苏律禁体物语及用故事走笔次韵(其二)

待伴犹虚夜,羞明或遇朝。

但依歌袖舞,休向鬓丝飘。

有句清堪比,令人意自消。

暖寒林下具,相就可须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夜晚陪伴尚为空缺,早晨遇见或许会害羞。
只应随着歌声起舞,不要让发丝随风飘摇。
有句诗清丽动人,足以让人的心情消散。
无论是暖是寒,林下相聚都已备好,只需邀请即可。

注释

待伴:等待陪伴。
犹虚:尚未满足。
羞明:清晨的羞涩。
遇朝:遇见早晨。
但依:只应。
歌袖:歌声和舞袖。
休向:不要让。
鬓丝:鬓发。
清堪比:清丽可比。
意自消:心情消散。
暖寒:无论冷暖。
林下具:林下准备好。
相就:相聚。
招:邀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属于中晚唐以后较为少见的七言绝句。全诗采用了欧阳修和苏轼的诗歌风格,并通过物语和故事来表达主题。

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描述一个夜晚的场景,其中“待伴犹虚夜”表现出一种期待与孤独交织的情感,暗示着诗人在等待某个人或某个时刻,但这份期待似乎仍然很渺茫。紧接着,“羞明或遇朝”则是对白昼的羞涩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表达。

“但依歌袖舞,休向鬓丝飘”中的“歌袖舞”可能指的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或者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休向鬓丝飘”则是在告诫自己不要让思绪太过纷飞。这里的“鬓丝”通常指的是头发,但在此处也可以引申为心绪或是烦恼。

“有句清堪比,令人意自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达到内心的平和。这里的“清堪比”可能是指某种高洁、深远的情怀,而这种情怀本身就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最后,“暖寒林下具,相就可须招”则是在描绘一个温馨的自然环境,并暗示着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在这里,“暖寒林下具”可能是指在春秋之交的林间,那里的温度刚好,不冷不热,而“相就可须招”则是在表达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召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和诗歌创作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以及通过艺术来平复内心波动的情感历程。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閒步游紫极观

青惜高杉觅望宽,仙庐幽占路纡盘。

边花制古装门榜,老桂枝拳倚醮坛。

颜色不同轻紫绶,精神常在慕黄冠。

蜂巢蚁垤非吾乐,终买云扃种术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閒课

居閒投课孰为优,似此工夫尽不愁。

量涧打船轻似盏,转墙开径曲如钩。

巳令山圃收黄犊,又盖湖亭记白鸥。

春水画桥桃四百,新年那羡武陵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卖花

种花千树满家林,诗思朝昏恼不禁。

担上青红相逐定,车中摇兀也教吟。

虽无蜂过曾偷采,犹恐尘飞数见侵。

应是花枝亦相望,恨无人似我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卧疾连日殊无聊赖客有送二省闱试题者因成四韵

春恨都缘少得晴,雨声浑是落梅声。

新愁多病易投隙,薄命壮怀难抗衡。

人世只宜常放逸,杏花多爱逼清明。

青袍白纻纷然梦,自笑生来入念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