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孚对友人原伯的回赠之作,通过诗中的“涪翁所传法”和“空桑曲”,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深厚情感。诗中提到的“涪翁所传法”,可能是指某种技艺或理论的传承,而“皎与日星俱”则表达了这种法度的光明和永恒,如同日月星辰一样照亮人心。
“举世沦燕说,看公走郑巫”两句,诗人似乎在批评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轻浮言论和迷信活动,而“看公走郑巫”中的“公”指的就是原伯,表明诗人对原伯的敬重和期待,希望他能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
“至音常想像,戆腹谩模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高雅音乐的向往,同时也对那些模仿他人、缺乏原创性的行为表示了不屑。这里的“戆腹”可能指的是那些模仿者,而“模苏”则是对模仿行为的讽刺。
最后,“安得空桑曲,相从奏坐隅”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演奏古琴(空桑曲)的愿望,以音乐作为沟通的桥梁,共享精神的愉悦。整首诗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真挚友谊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