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剑阁

剑阁兮雄哉,根盘逦迤而崔嵬。

铁城井路数百里,中有一道如门开。

峰峦峭利真如剑,锋锷棱棱起光焰。

乾坤炉冶运神功,世上龙泉何足羡。

昔年欲斩曹瞒首,司马将军敛兵走。

那堪后主误倒持,剑藏锋兮关不守。

如今四海一家时,关门不闭行无讥。

朝朝暮暮人不绝,但见苍崖翠壁相交辉。

我来正值天日霁,徙倚关门望形势。

潼关谩道天下险,未必能如此关最。

此关险,诚可畏,巀嵲嵚岩路如带。

星辰可摘崖壑幽,山魈股栗猿垂涕。

山君与王虺,时复恣吞噬。

嗟尔行人兮,胡为冒危厉。

行人此来将为何,甘心名利忘奔波。

英雄自古今谁在,空馀山色高嵯峨。

君不见钟士秀,又不见郭崇韬,入关烈烈挥旌旄。

勋名未就身已碎,焉知万事如秋毫。

发浩歌,有馀响。歌声激,无人赏。

怒来欲挟力士捶,捶碎此山路如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过剑阁》是明代诗人苏葵的一首诗作,通过对剑阁雄奇险峻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诗开篇即以“剑阁兮雄哉”点出主题,接着描述剑阁地势之险峻,如同铁铸的城墙,蜿蜒数百里,中间形成一道如同门户的通道。峰峦峭立,锋利如剑,光芒四射,仿佛天地间的熔炉锻造而成,令人叹为观止。

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如三国时期欲斩曹操首级的典故,以及蜀汉后主刘禅误用剑阁的故事,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反映了剑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

进入和平年代,剑阁不再作为军事要塞,而是成为了人们朝拜、游览之地。诗中描绘了剑阁朝朝暮暮人不绝的景象,以及苍崖翠壁相交辉映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诗人亲自来到剑阁,正值天日晴朗,站在关门前,远眺其形势,感叹潼关虽号称天下险要,却不及剑阁之险峻。剑阁的险峻,让人心生敬畏,山路如带,星辰可摘,山魈和猿猴皆为之颤抖,山中的野兽也不得安宁。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英雄人物虽多,但最终都难逃岁月的无情。他以钟士秀、郭崇韬为例,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深思。诗人在剑阁留下激昂的歌声,虽然无人欣赏,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情感表达,甚至想要借助力量改变剑阁的山路。

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剑阁的自然美景,还蕴含了对历史、英雄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事漫成

秦皇焚书书不绝,儒生冒禁还矜说。

可怜汉主重萧何,溺冠慢骂翻成劣。

少年哀之失鉴之,漫尔攻书不攻律。

世情莫道古今殊,吏笔儒书仍甲乙。

往事空闻塞上翁,眼前地步分雌雄。

春光满目醉人处,李花能白桃花红。

岂其物态各有定,谁将得失雠东风。

放怀且吸杯中月,婵娟浩荡波溶溶。

形式: 古风

寓石首阻风三日既而风止天霁舟行有作

黑云翳空羲驭收,南箕簸弄江豚浮。

呼号万籁响如市,惊涛百尺吞江楼。

山倾海侧蛟龙舞,六鳌振动冯夷府。

推撼坤灵玉帝愁,亟召雷霆试新斧。

雷霆隐忍遗妖怪,骤雨终宵益澎湃。

海若躨跜不敢游,鱼鳖生灵立堪待。

我时维舟江岸侧,三老黄头皆怵慄。

安能坐视百怪狂,怒气冲冠发皆立。

匣中拔出千金剑,先斩蛟龙腥血溅。

更操强弩落南箕,次殪玄冥河海晏。

如今镜面湛天光,静洗龙泉依旧藏。

沧波日日送行客,我亦鼓楫浮湖湘。

湖湘水阔多明月,晚弄婵娟倾曲蘖。

凭谁着眼济川人,莫道古今惟传说。

形式: 古风

病马

纤离气吐吴门练,力健蹄轻能逐电。

也曾骖辇蟠桃池,也曾立伏明光殿。

圉人不是孙阳流,眼底骊黄欠分辨。

概将刍豆等驽骀,龙骨槎枒尾凋线。

困眠恶土飧葱花,减价金台人厌见。

翘陆情慵瘦影寒,驱驰志在焦尾变。

天驷星辰夜不明,沙场苜蓿秋将遍。

笳鼓将军奏凯还,款段骄嘶路旁羡。

俯仰谁知报主心,萧条自固衔环愿。

呜呼安得天间药石恩,万里黄云供血战。

形式: 古风

巫山高吊友人丧妾

巫山高高几千尺,峰峦十二森相逼。

襄王昨夜梦中人,楚宫回顾无颜色。

可怜刻漏未移时,雨散云收杳无迹。

鹤唳猿啼不可闻,月冷风清夜岑寂。

只今空对巫山青,翠黛云鬟如有情。

春风二月山花发,花不能言梦不成。

侍臣宋玉归何处,千愁万恨无人赋。

旧事悠悠付水流,却与巫山共今古。

巫山兮,何时平。

不如蓬莱隔弱水,望之不见愁不生。

巨鳌不死愚公老,谁踢阳台使翻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