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会稽六首(其四)》由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通过“逍遥兰亭上,怅然怀昔贤”两句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悠远而深沉的意境之中。兰亭,作为中国古代文人雅集之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诗人在此地游历,不禁心生感慨,怀念起往昔的贤士,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伤。
接着,“风烛岂吾欺,人寿几何年”两句,诗人以风烛比喻人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深刻体悟。风烛,即风中之烛,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易逝。诗人自问,难道是风烛在欺骗自己吗?还是说,人的寿命究竟有多少年?这一连串的追问,既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也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感叹。
最后,“当日笼鹅兴,空令千载传”两句,诗人回忆起往日的雅兴——笼养鹅鸭,这看似平凡的生活场景,却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这些过往的美好,最终只能成为后世传颂的故事,无法真正触及现实。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亭的追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思和对自然、历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