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庲

我生不辰八岁孤,伯父薨逝叔父无。

长才十五立志苦,不敢怠惰知读书。

汝生父子不识面,母慈育字如捧珠。

那知汝更命苦极,八龄甫及母亦殂。

幸有阿叔相持扶,叔亦痛念同气馀。

辛勤鞠养力尽瘁,五载为汝六请师。

固知门户要人兴,切切训诲口欲枯。

有言弗听日益懒,乖劣气习移下愚。

朅来值我有行役,恐汝质变为小夫。

携俱不惮数千里,跳走健胜猿与狙。

水行为汝爱江湖,出陆每愁山险纡。

川途忧愁念虑苦,摩拊岂啻亲子如。

傍舟终日捞虾鱼,坐舆人夫肩□□。

□呶徒自费牙颊,事不获己施鞭蒲。

潜窥谛视不少改,谑浪笑傲仍前初。

圣经有味懒不读,对字粗晓平侧呼。

吾家七世身业儒,忠孝学术誇乡闾。

汝当更明所自出,挺挺当代文公朱。

不悛祇为先德羞,失教何异犬马猪。

稍长面目益可憎,侪辈戏弄人见疏。

我今极口复汝说,速宜悔念毋忽诸。

嬉游傥更不检束,命也奈何吾已夫。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学箕所作,名为《责庐》。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其子孙教育的重视和担忧,以及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坚守。

首先,诗人讲述了自己不幸的童年经历,没有父亲,从小就孤苦伶仃,但仍然立志勤学,不敢懈怠。这样的自强不息与知识渴望,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典型写照。

接着,诗人转向其子孙,表达了对他们的期望和担忧。子孙在年幼时就失去了母亲,由叔父抚养长大,这种家庭变故让诗人更加担心后辈的成长。在这里,“幸有阿叔相持扶”体现了家族之间的支持与关怀。

随后,诗人提到了自己辛勤教育子孙,请师学习,但子孙却渐渐变得懒惰,不愿意听从教诲。这让诗人深感忧虑,担心他们会因此而失去正道。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因为工作需要离开家中,对于子孙的成长和教育感到焦虑。尽管远离,但他仍旧关心他们是否能够坚持儒家学术,不辜负家族的期望。

最后,诗人再次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后代教育的严厉要求。他希望子孙能够明白自己的出处,保持家族的荣耀,而不是像动物一般无知无觉。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他们对于家庭、教育和文化传承有着深厚的情感与责任。诗中的语言朴实而富有情感,通过对比和反衬,强调了儒家文化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204)

刘学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 字:习之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相关古诗词

度侄从事行亲迎之礼于傅氏朋旧各赋诗赠别老叔虽凄凉阮巷老大谢家可无数语以饯行色

晓露沁桃脸,东风摇柳丝。

小雨敛香尘,山川发华滋。

今晨天气新,满路春融怡。

祖饯宾从欢,喧哗车马驰。

问云何为者,吾子有所之。

所之道匪遥,求友贵及时。

婚姻古则然,制礼今或亏。

琴瑟因好合,蘋蘩尤谨持。

择耦得贤柔,令淑全妇仪。

岂但荣己身,实将慰母慈。

冰翁君子儒,材术世吏师。

听讼鉴烛物,明不差毫釐。

子既获晤承,朝夕广见知。

士生三日别,犹以刮目为。

此行谅经月,归计春仲期。

非吴下阿蒙,行可验措施。

心广体自胖,勿溺小智私。

门户要人兴,责望夙所蕲。

庙见事唯谨,遄迈毋或迟。

语直殆逆耳,愿当深致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政仲留饮醉书长句

春归无计堪留连,川原暗绿屯云烟。

涓涓涧谷声潺潺,夜来急雨春风颠。

天公知我爱山癖,晨光薄林晓日出。

浮阴扫尽山屹立,叠嶂层峦凝黛湿。

此时来访故人居,膻荤为我开兵厨。

真珠滴槽不用沽,沉酣相忘于江湖。

我不如阮公籍,相逢一醉六十日。

君莫效陶渊明,欲令明朝重抱琴。

且须相从痛饮师,尊前落魄同襟期。

何如沉沉深夜剪韭共春酌,细诵工部生前相遇衔杯诗。

形式: 古风

春夜对月弹琴有怀

一春春雨连春阴,今夕何夕月满林。

举头遥望星汉碧,皎皎明镜悬东岑。

栏杆浩叹三顾影,有酒有酒谁与斟。

我思两弟怨以喑,邈不可见愁缔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匣中埃蠹尘土侵。

解弦更张试促轸,怨入怀抱难成音。

两君青春竟瓶沉,天阔怅望商与参。

高高在上杳难诘,矫首涕泗忧思深。

欲结今生未了因,尚蕲来世盟可寻。

君游九泉闻不闻,安知阿兄心悲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郧乡舟中睡觉书怀

晴空扬沙春茫茫,柳絮匝岸东风狂。

篷窗两畔高插起,收拾万象供吟章。

眼中物物尽诗料,应接不暇劳迎将。

睡魔欺人晴昼长,坦腹一枕追羲皇。

醒来意兴难说似,石鼎细味煎茶香。

江花无情为谁芳,江草绿嫩肥牛羊。

瀰瀰渺渺水曲折,远远近近山低昂。

各怀邂逅良未恶,隐几抱膝聊徜徉。

故人念我天一方,我亦千里遥相望。

相思用情何日了,带围宽剩羞东阳。

不如且理文字五千卷,搜吟拄腹撑枯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