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避难六首(其二)

并刀越砥磨,天奈北风何。

到处闻流杵,何时报止戈。

逃藏愁木栅,沦落泣毬窝。

多少岩阿□,真成病伏波。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锋利的兵器经过不断打磨,面对强劲的北风又能如何呢。
四处都能听到织布机的声音,何时才能结束战争,恢复和平。
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躲在简陋的木栅后哭泣,困顿的生活如同在球窝中挣扎。
山岩沟壑间有多少苦难之地,我就像病弱的伏波将军,只能无奈承受这一切。

注释

并刀:比喻锐利的兵器。
砥磨:磨砺。
天奈:上天怎能奈何。
北风:象征困难或敌人。
何:疑问词,表示疑问。
流杵:织布机声,代指战事频繁。
止戈:停止战争,放下武器。
逃藏:逃避隐藏。
木栅:简陋的防护设施。
泣毬窝:形容生活困苦如同困在球窝中哭泣。
岩阿:山岩沟壑。
病伏波:病弱的伏波将军,伏波将军指东汉名将马援,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山居避难六首(其二)》,表达了在战乱时期,诗人身处山居,感受到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情景。首句“并刀越砥磨”以并州的利刃比喻战事的严酷,暗示了社会动荡如同刀剑相加,不断砺炼。次句“天奈北风何”则借北风象征战乱的无情,表达出对局势无法改变的无奈。

接下来,“到处闻流杵”描绘出战乱中百姓艰辛劳作的声音,流杵声代表纺织,反映了民众生活的艰难。“何时报止戈”则是诗人对和平的期盼,希望战争早日结束。

“逃藏愁木栅”写出了人们为了躲避战祸,只能躲在简陋的木栅之中,充满了恐惧和悲凉。“沦落泣毬窝”进一步描绘了流离失所的人们在寒冷中哭泣的场景,毬窝可能是指简陋的住所,形象凄惨。

最后两句“多少岩阿□,真成病伏波”,“岩阿”指山崖,此处可能暗指避难的山居之地,“伏波”是古代对将领的尊称,这里诗人自比为因战乱而病弱的伏波将军,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自我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山居避难六首(其一)

三十六风轮,清磨万古人。

军兴山胜市,岁歉富齐贫。

破絮身饶垢,乾粮舌费津。

吾生不足问,世事入长颦。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山家即事

逃难走山巅,如何要顺便。

食艰蔬胜肉,衣薄炭输绵。

深静初心见,高虚远目鲜。

沈思亦自好,写景欠龙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山家即事

小筑山之下,林泉景自成。

閒花随付分,啼鸟本无情。

日暮岭云合,雨馀溪水清。

相逢是樵客,堪与话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中和节寓山庵

小庵亦是小桃源,时事方难住更便。

啼鸟落花忘客主,青山流水见因缘。

得过一日是一日,浪说百年谁百年。

分付妻儿更深避,扫岩趺坐学枯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