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淳用长老归邛州

曾扣禅扉喜接陪,师将境物谕轮回。

灯笼不灭心中火,香印空残死后灰。

绵邑难留真锡驻,临邛还庆法堂开。

临邛绵邑何分别,无去无来无去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绘所作的《送淳用长老归邛州》。诗中以送别长老归乡为背景,通过描绘长老与弟子之间的交流,以及对长老离去后寺院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之情和对佛法轮回的深刻理解。

首联“曾扣禅扉喜接陪,师将境物谕轮回”,诗人回忆起曾经与长老在禅房交流的情景,内心充满喜悦。长老通过眼前的景象和事物,向他解释了佛法中的轮回道理,这种深刻的教诲让诗人深受启发。

颔联“灯笼不灭心中火,香印空残死后灰”,诗人以灯笼和香印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执着与佛法的真理。即使在长老离开后,他的教诲如同不灭的灯笼,照亮着诗人心中的道路;而长老的肉体虽已逝去,但佛法的真理却如同未尽的香印,永远留存。

颈联“绵邑难留真锡驻,临邛还庆法堂开”,这里“绵邑”和“临邛”代表两个地方,象征着长老在不同地方传播佛法。尽管长老无法长久驻留在某一处,但他所传播的佛法却如同法堂之门常开,永远欢迎着寻求真理的人们。

尾联“临邛绵邑何分别,无去无来无去来”,诗人在此点明了佛法的无边界和永恒性。无论长老走到哪里,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佛法的真理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整首诗通过对长老离去后寺院情景的想象,展现了佛法的深邃和永恒,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长老的深深敬仰和不舍之情。

收录诗词(17)

杨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山

寿山北耸侵隋碧,涢水南流接汉清。

宋玉阳台犹暮雨,子虚梦泽半春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句(其一)

高骖黄鹤望天飞,千载谁能继费祎。

形式: 押[支]韵

句(其二)

源有雌雄分碧白。

形式: 押[陌]韵

句(其三)

清香旧已亲陶令,红艳新能惑阮郎。

形式: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