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送灵隐书记净无瑕游京师》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描绘了一位僧人净无瑕即将离开寺院,前往京城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修行之路的深刻思考与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首句“披衣新得戒,杖锡又登程”,开篇即点明了净无瑕即将出发的情景,他身着新衣,手持锡杖,准备踏上新的旅程。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启程,是对佛法更深一层的探索与实践。
接着,“世路随缘去,空门为法行”两句,表达了净无瑕在世间行走时,将遵循一切因缘,以空门(佛教中指内心空寂的状态)为指引,为佛法而行。这体现了他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对世间万物的包容态度。
“浮云上国远,片月故山明”描绘了净无瑕离开寺院后,面对广阔的世界,心中却有一份对故乡的思念。浮云象征着世事的变幻莫测,而片月则代表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明亮,即使远离家乡,心中的明月(即故乡的象征)依然照亮前行的道路。
最后,“心地平如水,风波自不惊”总结了净无瑕的心境。无论外界如何波涛汹涌,他的内心如同平静的水面,不为外界的波动所动。这不仅是对修行境界的描述,也是对净无瑕内心强大、坚定信念的赞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净无瑕在修行之路上的坚定与从容,以及对佛法的深切理解与实践。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