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春秋

短楼矮阁小亭台,中有高人避世埃。

寒翠自怜霜后竹,清香谁辨雪中梅。

喧嚣祇为莺声巧,漏泄多应柳眼开。

只恐藏春藏不得,东君勾勒下山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士于幽静之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高人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以及周围自然景物的生机与韵味。

首联“短楼矮阁小亭台,中有高人避世埃”开篇即点明了场景的幽静与人物的超然。短小的楼阁和亭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氛围,而其中的“高人”则象征着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境界。

颔联“寒翠自怜霜后竹,清香谁辨雪中梅”进一步描绘了冬日里竹子与梅花的风姿。竹子在霜后依然翠绿,自怜其坚韧不屈;梅花在雪中绽放,其清香难以言喻,象征着高洁与坚韧的精神品质。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高人品格的赞美。

颈联“喧嚣祇为莺声巧,漏泄多应柳眼开”转而描写春天的景象。莺鸟的鸣叫声虽悦耳,但并非真正的喧嚣;柳树的嫩芽悄然绽放,是春意来临的标志。这两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季节更替联系起来,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和谐。

尾联“只恐藏春藏不得,东君勾勒下山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春天的到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法隐藏也无法阻挡。“东君”在这里指的是春神,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与对生命力量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

王汝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云溪翁,婺源武口(今江西婺源)人。皇祐五年进士。熙宁中,知舒城县。元祐间,知南剑州(《嘉靖延平府志》卷九)。历知建、虔二州。擢京东路转运判官,徙河东、河北、江西,后官终夔州路提点刑狱。致仕归,政和二年卒,年七十九。汝舟号循吏,所至皆有治绩,又喜读书,手校书万馀卷。著有《云溪文集》一百卷,今已佚(《弘治徽州府志》卷六)。《全宋诗》卷七四七录其诗八首。《全宋文》卷一八三○收其文三篇。事迹见《新安志》卷七、《宋史翼》卷二○

  • 字:公济
  • 籍贯:北宋文
  • 生卒年:1034——1112

相关古诗词

和秦少游赠刘景文韵

每爱扬庄解荐雄,喜君归兴自江东。

轩昂岂为兵家学,磊落真馀国士风。

垂橐忽惊诗满卷,论文常负酒樽空。

边州千骑新居上,莫忆鲈鱼记棹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召试学士院试罢作

翠木阴阴白玉堂,老来方此试文章。

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魏宫弹棋局

邺城台殿付尘埃,玉局依然独未灰。

妙手一弹那复得,宝奁当日为谁开。

飘零久已抛红子,埋没惟斯近紫苔。

此艺不传真可惜,摩挲聊记再看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使辽回竟恭敏李公席上作

穹庐三月已淹留,白草黄云见即愁。

满袖尘埃何处说,李家池上海棠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