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答崖口谭耿章来韵”为题,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诗中描绘了广阔的世界容纳一位僧人的形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孤独的深刻理解。
首联“世界大如此,何妨容一僧”,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表达了对世界的包容性,同时也暗示了僧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接下来,“风曾留老叶,月不厌孤灯”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风与月与自然景物的互动,老叶在风中摇曳,月光下孤灯长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
“空谷十年梦,寒山几度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空旷山谷中的梦境,历经多年,如同寒山上的冰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坚韧。最后,“因君思旧隐,云树渺层层”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友人谭耿章的思念之情,云雾缭绕的树木,层层叠叠,既象征了远方的思念,也寓意着友情的深厚与遥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友情、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