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石鸣韶

赫赫虞皇绍治平,翠华曾向此南行。

风微林谷和丝竹,日暖温泉漱锦筝。

三月味忘韶乐美,九成音协凤凰鸣。

昌山今幸留遗迹,愿奏钧天入大廷。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乐石鸣韶》由明代诗人白莹所作,通过描绘虞皇南巡时的盛况,展现了古代帝王的威仪与盛世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盛世的向往。

首句“赫赫虞皇绍治平”,开篇即以“赫赫”形容虞皇的威严与功绩,点明了诗的主题——颂扬虞皇的治国之功。接着“翠华曾向此南行”一句,通过“翠华”这一皇家标志性的装饰,形象地描绘了虞皇南巡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帝王出行的庄重与尊贵。

“风微林谷和丝竹,日暖温泉漱锦筝”两句,运用自然景物与音乐的融合,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微风轻拂,林谷间仿佛与丝竹声相应和;温暖的日光下,温泉潺潺,仿佛在演奏着华丽的乐章。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虞皇南巡时的美景,也暗示了盛世的祥和与繁荣。

“三月味忘韶乐美,九成音协凤凰鸣”两句,将时间限定在三月,强调了韶乐之美,而“九成音协凤凰鸣”则以凤凰的鸣叫象征着和谐与吉祥,进一步强化了盛世的氛围。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盛世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昌山今幸留遗迹,愿奏钧天入大廷”两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珍惜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昌山作为历史的见证,留下了虞皇南巡的痕迹,诗人希望这些美好的乐章能够传扬至更广阔的天地,寓意着对盛世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整体而言,《乐石鸣韶》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盛世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愿望。

收录诗词(5)

白莹(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青云天梯

高似终南一柱雄,氤氲苍狗锁芙蓉。

盖阴椠日淩清汉,阵影无心出远峰。

化作楼台曾翼凤,变为霖雨又从龙。

更怜竹院频来往,薄暮钟声隔几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邓忠襄祠

卓荦才猷际盛唐,位同尚父任鹰扬。

平分二水迁韶郡,坚守孤城保乐昌。

绣拥麒麟神像肃,气冲牛斗战云长。

千年庙食蘋江上,荔子香中几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清歌堪善乐石鸣韶

香霭崆峒紫气迎,铿锵雅乐叶歌赓。

何来洞石千层秀,特奏钧天第一声。

涧水自谐箫管韵,高冈时有凤凰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凤嶂旸晖

彩嶂曾来丹凤鸣,万年由此得芳名。

轻烟黯淡凝朝露,斜日苍茫弄晚晴。

佳瑞祇应翔玉阙,德辉犹自下山城。

地钟灵异文风秀,杳霭时闻子夜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