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石长亭

雨湿云根燕不声,离魂消处一长亭。

因思南浦江淹笔,草绿波光是此情。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谢天与的《燕石长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中长亭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

首句“雨湿云根燕不声”,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雨点轻柔地落在湿润的云根之上,燕子似乎也被这雨声所惊扰,悄然无声。这一句通过雨、云、燕这三个意象,巧妙地构建了一个雨中的宁静世界,同时也暗示了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

次句“离魂消处一长亭”,将情感推向高潮。长亭,古代送别之地,常与离别、思念之情相联系。在这里,“离魂”二字更是直接点明了主题——离别。在这样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地方,主人公的灵魂仿佛被消磨殆尽,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与痛苦。

后两句“因思南浦江淹笔,草绿波光是此情”,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南浦,古代多用来指送别的地点,与江淹的《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相呼应,强化了离别的主题。诗人想象着在南浦边,江水悠悠,绿草如茵,波光粼粼,这一切都仿佛是离别之情的具象化。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离愁。

整首诗通过对雨、云、燕、长亭、南浦、江水、绿草、波光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对比和联想,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那份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思念。

收录诗词(8)

谢天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沥湖采莲曲

放莲船,采莲花。星岩东去是侬家。

罗裙绮袖披明霞,拈花弄叶声嗟嗟。

花红叶绿令伊羡,莲叶遮头花映面。

轻桡玉腕橹声柔,叶渚花潭尽游遍。

摇风荡日垂杨阴,鸾歌凤吹行清斟。

良人作客动经岁,几度采莲秋向深。

秋向深,日将暮。少年能几何,光阴每虚度。

藕丝不断为情牵,却问莲心为谁苦。

回瞻紫陌控骅骝,伊家夫婿亦风流。

妾身本是良家子,莫将言语轻相投。

湖边酒家几茅屋,湖上采莲舟陆续。

鸳鸯结匹雁联飞,泪泣红颜眉蹙蹙。

眉蹙蹙,惜别离,采莲欢乐翻成悲。

沥水湖边烟草合,石室岩头云片飞。

去年采莲有谁在,今岁采莲人更稀。

年年岁岁莲花好,岁岁年年人易老。

行人昨日带回书,夫君已发长安道。

长安道,何当还,莲叶莲花换几番。

移船摇橹还家去,手抱银筝那忍弹。

形式: 古风

崧台春霁曲

莺啭翠微晓,香风荡林扉。

城郭已春半,新晴绚芳菲。

歌亭酒馆幛帘幕,花衢柳巷分如棋。

千金鞍马纵行赏,尽是官家年少儿。

天开琼筵俯流水,羽觞飞酌延春晖。

城南薄暮歌吹作,月上花稍犹未归。

形式: 古风

端州杂咏二首(其一)南山晓翠

秀拥春华丽晓晴,巍峨气势截苍冥。

石梳苔发堆螺鬓,露渍蓝膏湿玉屏。

涧谷长留烟草色,松筠犹是岁寒青。

天然一带真图画,观览无烦出户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端州杂咏二首(其二)莲池绿涨

春风数里起高荷,梅雨新晴滟滟波。

绿晕平渠侵稻陇,清光澄靛映星河。

蒲交劲叶磨龙剑,鱼浴鲜鳞掷玉梭。

家在池头东畔住,月明犹听采菱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