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村庄怀古(其二)

荒庄犹说看花频,子结红苞粒粒珍。

世阅沧桑亡国泪,村留乔木故家春。

文章一代推宗伯,名节千秋让美人。

拂水至今同逝水,耦耕凭吊劫灰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红豆村庄怀古(其二)》由清代诗人王伊所作,通过描绘红豆村庄的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首联“荒庄犹说看花频,子结红苞粒粒珍”描绘了红豆村庄虽已荒废,但人们仍能回忆起往日繁花盛开的景象,红豆树结出的果实如同珍贵的珍珠,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与生命的延续。

颔联“世阅沧桑亡国泪,村留乔木故家春”则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通过“世阅沧桑”和“亡国泪”的描述,展现了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同时,“村留乔木故家春”以乔木的常青与春天的生机,象征着历史记忆与生命活力的永恒。

颈联“文章一代推宗伯,名节千秋让美人”赞美了一代文人的贡献与高尚情操,将他们比作宗伯,推崇他们的文章成就,并强调了名节与美德的传承,尤其是通过“让美人”这一比喻,突出了女性在历史中的独特地位与影响力。

尾联“拂水至今同逝水,耦耕凭吊劫灰尘”以水的流逝比喻时间的无情,暗示历史的变迁如同流水一般不可逆转;“耦耕”则是古代农耕方式的象征,这里用来表达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历史的凭吊,同时也暗含了对文明与文化的珍惜与保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红豆村庄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重,更蕴含了对文化传承、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期许。

收录诗词(2)

王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常熟曾退庵山庄图

虞山文物半榛芜,神护樛枝桂二株。

展卷忽然成感慨,东皋还有草堂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赠松禅居士

宦海风波五十年,有缘天放许归田。

禅门境远须知定,浊世名高未是贤。

两袖清风聊自慰,一腔热血有谁怜?

到今且束旋干手,濯足西湖伴石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点绛唇.骑马出镇海门

夹道长松,青骢款段穿城北。一山翠色。

雉堞中间隔。远寺斜阳,金碧时明灭。人声绝。

石连云迭。中有龙喷雪。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舟中望虞山作歌

虞山如牛终古眠,倔强不受秦王鞭。

白云压背梦未醒,懒驮老子登青天。

狂生家在山之边,日与猿鸟相周旋。

少年意气如雷颠,缒幽凿险常独前。

左摩七星顶,右拍维摩肩。

有时夜半凌绝壁,一枝铁篴叫破芙蓉烟。

寸管蛟跳舞,双袖鹤翩跹。

磨剑剑矗石,弄珠珠喷泉。

西俯具区东沧海,千岩万岫一气相钩连。

有如珊瑚出水发光怪,又若诸天游戏随意浮青莲。

青莲不可来,巨浸将成田。

造化怒我清福太求全,驱之出门年复年。

林壑无主我常客,埋头尘海殊堪怜。

山中同伴几谪仙,随风坠落相淩先。

钓台一竿已抛撇,虎溪三笑空俄延。

惊人奇句千百篇,烟云失色苍苔镌。

别山无一语,买路无一钱。

归舟却喜与山遇,黛痕一抹侵珠涟。

乌篷兀坐日气煎,灵孔早被浮埃填。

云虫虫兮饥蝉苦,风虎虎兮樯乌联。

瀑布悬空不得上,榜师催发声喧阗。

故人见面未许近,霞情云意添缠绵。

咿哑一声交臂失,过门秀色空垂涎。

犹幸初平叱石石不起,应无移文来数狂生愆。

虞山高眠得静便,狂生如牛还受尘缰牵。

火迫即墨邑,风走太史迁。

何时对月息残喘,一蓑一笠归卧山之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