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其三)

绮窗朱户莫愁家,桃涧藤溪路未赊。

此夕同心吟月扇,当年倾耳听雷车。

上眉鸾镜颦成谱,五晕罗裙步起霞。

一道吴歌采莲伴,争看越女胜如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想象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绮窗朱户莫愁家”,以绮丽的窗户和朱红的大门象征着理想中的家园,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接着,“桃涧藤溪路未赊”描绘了通往这理想家园的道路,虽未明确指出路径的具体景象,但通过“桃涧”和“藤溪”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氛围,暗示着通往幸福的道路虽不明确,但充满希望与可能。

“此夕同心吟月扇,当年倾耳听雷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此夕”与“当年”进行时空交错的描述,一方面描绘了当前与心爱之人共度良宵的美好场景——在月光下轻声吟唱,共享温馨;另一方面则回忆起过去,或许是在倾听远方传来的雷鸣声中,内心充满了期待与憧憬。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加深了读者对于诗人内心世界的理解。

“上眉鸾镜颦成谱,五晕罗裙步起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鸾镜”这一形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五晕罗裙步起霞”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在情感世界中的独特风采,仿佛她的每一步都踏出了绚烂的霞光,充满了活力与魅力。

最后,“一道吴歌采莲伴,争看越女胜如花”以江南水乡的风俗为背景,通过“吴歌”和“采莲”这两个元素,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家乡情怀,也寓意着对纯洁、美好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将“越女”比作“胜如花”,不仅赞美了她们的美丽,更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美好的事物的珍视与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美好情感的深切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家乡风情的热爱与怀念。

收录诗词(4)

朱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其四)

吴江不识几何深,画舫螭头泊柳阴。

杂佩互投珠是意,名香对爇字为心。

师经素女盈奇态,仙号青琴足赏音。

方信蓬壶人世有,何烦餐玉饵黄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其一)

天上秋期尚缪悠,先从九夏慰离愁。

垂来柳眼窥帘额,绣出花心粲枕头。

翠管双吹谐唳鹤,雕阑并倚笑牵牛。

准知宿世蓝桥侣,即在今宵谷水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其二)

鸳鸯湖上学鸳鸯,竟体犹沾杜若香。

此夜依然来北里,伊人元不隔东墙。

桃花旖旎如前度,丝竹骈罗即后堂。

一曲将雏应有待,和鸣早已听归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其三)

九山佳处女仙家,路比章台定不赊。

渡口未曾邀鹊驾,门前先已驻羊车。

修眉浣出纤纤月,娇靥匀来淡淡霞。

自此携归琴水曲,分明解语白莲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