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枕上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夜晚画面。首句“窗涵残月夜悠悠”,通过“残月”和“夜悠悠”传达出一种孤寂而漫长的夜晚氛围,窗户中映照着月亮的余晖,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
第二句“古木空山万籁收”,进一步渲染了空旷的山林景象,只有古木与寂静相伴,所有的自然之声似乎都已敛息,营造出一种宁静至极的意境。
第三句“身似虚舟横野渡”,诗人以“虚舟”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漂泊不定,如同一叶扁舟在广阔的野外渡过,流露出淡淡的孤独感。
“梦凭欹枕到丹丘”,诗人借助梦境寄托对理想之地“丹丘”的向往,倚着枕头,思绪飘向遥远的仙境,反映出内心的追求和无奈。
接下来两句“天边鹓侣违经岁,江上鱼书动一秋”,“鹓侣”象征着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人感叹与他们的分别已有一年,而“鱼书”则暗示着远方的书信,表达对友情的思念和期待。
最后,“叨守閒官惭肉食,拥衾无寐欲奚谋”,诗人自嘲身为闲职官员,内心对国家大事感到无力,只能拥被而无法入眠,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怀才不遇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