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

薜荔覃笋峰,上与青云齐。

千年涧底松,不得离尘泥。

钩羽谁为辨,貌视殊高低。

薜荔一何幸,雨露先被之。

涧松一何屈,反以藉其私。

偓佺弃不食,谓非成仙资。

老鹤顾而去,亦复耻卑栖。

托身苟不择,世态故如兹。

涧松独无言,惟我我自知。

君子设相顾,待彼岁寒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不同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命运,以及它们对自身境遇的不同态度。诗人借物喻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先,薜荔和松树是对比的主体。薜荔生长在高处,仿佛与青云齐平,享受着雨露的滋润,象征着那些处于高位、受到优待的人。而涧底的松树,虽然历经岁月,却始终无法脱离尘土,象征着那些身处底层、命运多舛的人。薜荔的幸运与松树的屈辱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

接着,诗人引入了偓佺(传说中的仙人)和老鹤这两个形象。偓佺选择放弃尘世的食物,追求成仙之路,象征着那些追求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老鹤则选择了离开,不愿在低矮之处栖息,象征着那些不愿屈服于世俗压力、寻求更高追求的人。这两者都与薜荔和松树形成了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不同个体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态度。

最后,诗人提到“君子设相顾”,意味着在社会中,如果有人能够相互关照,那么即使是处在困境中的人也能得到帮助和支持。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互助、公平正义的向往。同时,“待彼岁寒时”暗示了在艰难困苦的时刻,真正的友谊和价值才能显现出来,强调了时间的考验对于人性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憧憬。它不仅是一首寓言诗,更是一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画像。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泛月有作

兰风荡画凫,银蟾在华渚。

烦暄既已涤,夜色凉如许。

雨后蝉韵清,飞烛辉芦浦。

载月泛昔舟,狎鸥挈今侣。

飘泊任其然,潇洒实我与。

谁云过隙驹,旧岁今宵睹。

形式: 古风

六月十二日闻蛩(其一)

露夕松庭小憩留,莎鸡振羽一声秋。

年年秋信尔先报,益得人间几许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六月十二日闻蛩(其二)

松根唧唧松梢蟾,秋色秋声此夕兼。

而我徘徊觅新句,了无一物可中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即事

日日驰羲御,伊谁觉徂迁。

偶步虚堂襟,影忽临花砖。

仲夏有鸣蜩,始听声新鲜。

依然树杪音,于焉为秋蝉。

四序不相假,积此成百年。

梵典称刹那,吾儒比逝川。

鲁戈诚荒唐,禹惜亶其然。

求乐驻流阴,几何肯久延。

昨为艳艳花,今付滔滔泉。

赋诗何必多,少陵透诗禅。

从此谢兔鱼,遑论其蹄筌。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