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咏贫士七首(其五)

坎坎伐檀者,乃在河之干。

山榛有深思,退隐于伶官。

吾道若拱璧,岂以贸盘餐。

应知贤达人,亦迫饥与寒。

清风洒空虚,永慕陋巷颜。

猪肝累乡邑,去去之河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贫士的生活境遇与精神追求。开篇“坎坎伐檀者,乃在河之干”,以伐木者劳作的场景起兴,象征着贫士的辛勤劳作。接着“山榛有深思,退隐于伶官”两句,通过对比山中的榛树与伶官(古代宫廷乐师)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贫士虽身处困境却有深沉思考,选择退隐自守的精神境界。

“吾道若拱璧,岂以贸盘餐”,诗人以拱璧比喻自己的道德品质,表明即使生活贫困,也不会以牺牲道德为代价换取温饱。这种高洁的情操,体现了贫士对理想与原则的坚守。

“应知贤达人,亦迫饥与寒”则进一步强调,即便是贤能之人,也难免遭遇生活的困顿,这不仅是对贫士处境的同情,也是对人生普遍困境的深刻洞察。

“清风洒空虚,永慕陋巷颜”描绘了一幅清风拂过空旷之地,让人怀念孔子弟子颜回居住的简陋巷子的画面,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高尚人格的敬仰。

“猪肝累乡邑,去去之河关”结尾两句,以“猪肝”比喻贫士为乡邑做出了贡献,尽管生活艰苦,但依然心系家乡,表达了贫士虽贫而志不衰,对社会有所作为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贫士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高洁,以及对理想与道德的执着追求,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

收录诗词(492)

黄淳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咏贫士七首(其六)

落花坠茵席,其半随飞蓬。

繄岂赋命殊,无心成化工。

绛灌排贾生,何侯荐两龚。

得失自在彼,屈伸将无同。

默思塞翁旨,固穷有馀通。

逃富岂情欤,执鞭未可从。

形式: 古风

和咏贫士七首(其七)

好游非蜀严,亦历四五州。

出处云无心,颇与帘肆俦。

灭釜燃孤炊,投钱酌清流。

我生如百草,遑代春雨忧。

客来仰屋梁,有咨多不酬。

问我何苦心,居贫宜进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杂诗十一首(其一)

劫风吹南山,化作海底尘。

四大互腾转,忽然有我身。

狂驰百年中,扰扰分怨亲。

岂知冰炭怀,静与虚空邻。

有生会归尽,有夜会向晨。

星灯两翳幻,吾将问化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和杂诗十一首(其二)

精卫何其愚,填海欲成岭。

夸父持杖走,猛气逐日景。

彼为不可成,至竟同灰冷。

余持一寸胶,澄彼江汉永。

郁仪抉阳乌,萤尾灭无影。

儒门诚淡泊,分道贵同骋。

身中草贼败,信矣烟尘静。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