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帘/真珠帘.寿岳君选

书楼四面筠帘卷。微薰起,翠弄悬签丝软。

楼上读书仙,对宝狻霏转。

绣馆钗行云度影,滟寿觥、盈盈争劝。争劝。

奈芸边事切,花中情浅。

金奏未响昏蜩,早传言放却,舞衫歌扇。

柳雨一窝凉,再展开湘卷。

万颗蕖心琼珠辊,细滴与、银朱小砚。深院。

待月满廊腰,玉笙又远。

形式: 词牌: 真珠帘

翻译

书房四周竹帘轻轻卷起,微微的香气飘散,绿色的书签在丝质标签上摇曳。
楼上的读书人仿佛仙人,对着珍贵的宝石书签旋转着阅读。
绣房里女子如云般穿梭,身影映在酒杯中,大家举杯劝饮。
然而现实事务紧迫,花间的情感显得淡薄。
蝉鸣声中,傍晚的钟声还未响起,就已传来了放学的消息,舞衣歌扇暂且放下。
窗外细雨打在柳叶上,带来一丝凉意,再次翻开湘妃竹的书卷。
书中文字如万颗珍珠滚落,点滴落在银朱小砚中,深宅大院静谧无声。
期待着月光洒满走廊,悠扬的玉笙声却渐行渐远。

注释

筠帘:竹制窗帘。
微薰:微微的香气。
翠弄:绿色的书签。
狻霏:珍贵的宝石书签。
转:旋转。
绣馆:绣房。
钗行云度影:女子穿梭如云, 影子在酒杯中移动。
芸边事切:现实事务紧迫。
花中情浅:情感淡薄。
金奏:傍晚的钟声。
放却:放下。
湘卷:湘妃竹的书卷。
琼珠:珍珠。
银朱小砚:银朱研磨的小砚台。
玉笙:玉制的笙箫。
远:渐行渐远。

鉴赏

这首宋词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画面。"书楼四面筠帘卷",轻薄的竹帘轻轻卷起,透出清新的气息,暗示着书楼环境的雅致。"微薰起,翠弄悬签丝软",微弱的熏香飘散,绿色的书签在空气中轻轻摇曳,营造出宁静而舒适的阅读氛围。

"楼上读书仙,对宝狻霏转",读书人仿佛神仙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宝狻(可能是珍贵的书签或装饰品)随着翻页转动,增添了神秘和文化气息。"绣馆钗行云度影,滟寿觥、盈盈争劝",女子们在绣房中穿梭,如云彩般轻盈,举杯劝酒,庆祝寿宴的欢乐气氛。

然而,词意转向了现实的忧虑:"奈芸边事切,花中情浅",虽然眼前是热闹的聚会,但词人心中挂念的是更为重要的事务,与花开花落的闲情相比,显得更为深切。"金奏未响昏蜩,早传言放却,舞衫歌扇",暗示着宴会即将结束,蝉鸣声中传来放下的消息,舞衣歌扇暂时放下。

"柳雨一窝凉,再展开湘卷",雨后初凉,词人又重新打开书卷,沉浸在知识的世界里。"万颗蕖心琼珠辊,细滴与、银朱小砚",比喻墨水如珍珠般滚落,书写之际,墨香四溢,体现了词人的专注与热爱。

最后,"深院。待月满廊腰,玉笙又远",夜晚来临,月光洒满庭院,远处传来玉笙悠扬的乐声,更显孤独与期待,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美好的时刻。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楼寿宴的场景,既有文人雅集的热闹,又有词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追求。

收录诗词(95)

蒋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 字:胜欲
  • 号:竹山
  • 籍贯: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
  • 生卒年:约1245~1305后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祝英台近.次韵

柳边楼,花下馆。低卷绣帘半。

帘外天丝,扰扰似情乱。知他蛾绿纤眉,鹅黄小袖。

在何处、闲游闲玩。最堪叹。

筝面一寸尘深,玉柱网斜雁。

谱字红蔫,剪烛记同看。

几回传语东风,将愁吹去,怎奈向、东风不管。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秋夜雨.蒋正夫令作春夏冬各一阕,次前韵(其二)

金衣露湿莺喉噎。春情不解分雪。

宝筝弦断尽,但万缕、闲愁难绝。

长红小白谁亭馆,过禁烟、弹指芳歇。今夜休要别。

且醉宿、缃桃花月。

形式: 词牌: 秋夜雨

秋夜雨(其四)

红麟不暖瓶笙噎。炉灰一片晴雪。

醉无香嗅醒,但手把、新橙闲撅。

更深冻损梅花也,听画堂、箫鼓方歇。想是天气别。

豫借与、春风三月。

形式: 词牌: 秋夜雨

秋夜雨(其三)

髹车转急风如噎。冰丝松藕新雪。

有人凉满袖,怕汗湿、红绡犹撅。

三更梦断敲荷雨,细听来、疏点还歇。茉莉标致别。

占断了、纱厨香月。

形式: 词牌: 秋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