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三十二咏(其二十六)晓光亭

东面双峰缺,遐瞻万里平。

朝朝沧海日,先向此中明。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琅邪晓光亭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日出时分的壮阔景象。

首句“东面双峰缺”,描绘了琅邪晓光亭所处的地理环境,两座山峰在东方相对而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这里的“缺”字,既指出了山峰之间的空隙,也暗示了日出时分,阳光从这空隙中透射而出的场景,为下文的日出景象埋下了伏笔。

次句“遐瞻万里平”,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的想象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之中。在这里,“遐瞻”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远眺的意象,而“万里平”则描绘了一片辽阔无垠、平坦开阔的景象,与前一句的山峰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由局部到整体、由狭窄到广阔的空间转换感。

接着,“朝朝沧海日,先向此中明。”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描绘了日出的壮丽景象。诗人选取“沧海日”这一意象,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日出时海面上的光辉,还暗含了大海的广阔与日出的辉煌,两者相得益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同时,“朝朝”一词强调了这种景象的日常性,意味着每天清晨,琅邪晓光亭都能见证到太阳从海平线上缓缓升起的壮丽时刻,展现出自然界的恒常之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琅邪晓光亭所在之地的自然美景,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通过对日出这一日常现象的特别关注,诗人巧妙地捕捉到了时间流转中的瞬间美,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日常的审美价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琅邪三十二咏(其二十七)了了堂

了了还未了,都忘了始真。

登堂知此意,方悟死前身。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琅邪三十二咏(其二十八)望日台

曾有长安客,题为望日台。

樵苏人不测,到此亦裴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琅邪三十二咏(其二十九)石屏风

造化非无意,都如图画中。

犹嫌未奇怪,更出石屏风。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琅邪三十二咏(其三十)会峰亭

胜概当冲要,回环拥翠峦。

烟云藏不得,如在掌中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