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洪

黄河雄吞汶泗来,百步东河如带微。

顺水帆飞一鸟疾,?涛䌫掣万牛迟。

苔痕不没坡仙字,云气长浮圣女祠。

过客踟蹰览奇胜,彭门落日重哦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黄河壮丽地接纳汶水泗水汇流,向东流淌的百步东河犹如一条细细的带子。
顺着水流,船帆如飞鸟般迅速,汹涌的波涛即使拖拽万头牛也显得缓慢无比。
青苔覆盖的石碑上,坡仙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云雾缭绕在圣女祠上方。
过往的行人停下脚步欣赏这奇异的美景,夕阳下的彭门让我再次吟咏起诗歌。

注释

雄吞:形容黄河气势磅礴,如同吞并其他河流。
汶泗:指汶水和泗水,古代山东地区的两条河流。
东河:指黄河向东流的一段。
带微:形容河水细长且微弱。
帆飞:形容船帆在风中快速飘动。
䌫掣:形容波涛汹涌,难以驾驭。
坡仙:指唐代诗人王之涣,因其《登鹳雀楼》而被称为‘坡仙’。
圣女祠:可能指供奉女神或圣洁人物的庙宇。
踟蹰:犹豫不决,徘徊。
彭门:古代地名,今江苏徐州。
哦诗:吟诵诗歌。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谢肃的《百步洪》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象。首句“黄河雄吞汶泗来”,以黄河的雄浑气势开篇,展现出其源自汶水和泗水的磅礴力量。接下来的“百步东河如带微”则通过对比,形容河水在百步之外变得狭窄,如同细带,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

“顺水帆飞一鸟疾,涛䌫掣万牛迟”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船只在顺流中疾驰如飞,而汹涌的波涛则仿佛拖曳着千牛也无法抵挡的缓慢。这两句展现了水流的力量与速度。

“苔痕不没坡仙字,云气长浮圣女祠”转而写到岸边的景致,青苔覆盖的石刻上坡仙(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而云雾缭绕的圣女祠则显得神秘而神圣,增添了历史与神话的色彩。

最后,“过客踟蹰览奇胜,彭门落日重哦诗”以游人的驻足欣赏和夕阳下的彭门(今江苏徐州)为结,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以及对过往文人墨客诗意生活的怀念。

整体来看,《百步洪》是一首借景抒怀的山水诗,通过对黄河及周边景色的描绘,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历史的感慨。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干寿道同知北上

甲寅诏下兴贤才,吴中多士轰春雷。

门外鹄袍那可数,一人独上黄金台。

宦途诘曲容不得,直向东海窥蓬莱。

蓬莱水阔云气浮,眼看健翮摩天游。

故乡六载不归去,老尽西风菊径秋。

归来四壁亦不恶,人羡锦衣君不觉。

馆娃茂苑正凄凉,古汴黄河复漂泊。

问乡安在迟一见,承恩内直金华殿。

从容薇阁演丝纶,花间应隔同年面。

自恨山中老樗栎,拥肿不堪逢匠石。

枯梢无复起春风,一生空负吹嘘力。

形式: 古风

送马伯亨西省郎中

惊吾学问非少年,羡君功业当壮年。

曾闻鸡声共起舞,老我输君独著鞭。

腊寒枯柳不堪折,欲别未别心茫然。

关塞黑风虎方啸,江湖白浪龙正眠。

洪都西统数千里,俊乂如林足驱使。

好将旧榻拂尘埃,佳客可能无孺子。

形式: 古风

送天台陈审中

陈为台望族,不数谢与钱。

此以科甲贵,彼以婚姻连。

吾犹及乃祖,执鞭慕先贤。

乱后识严君,握手吾同年。

事功竟落落,世虑日日煎。

衣冠一不振,抱恨埋重泉。

君如丹凤雏,五采何翩翩。

久客沧江上,穷秋思浩然。

文运今再明,六甲一周天。

老我终白屋,看子收青毡。

浙水东西流,北风送南船。

赤城几日到,雁影夕阳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王安之无锡州判

龙峰邻吾州,赤子久失乳。

或加手斲削,谁肯顶摩拊。

有客来嘉禾,谈我读书坞。

口称王侯贤,可配循吏古。

廉不受私谒,公不畏强禦。

素秋下严霜,阳春沃膏雨。

泽国鲈正肥,山泉茗尤苦。

州县徒劳人,扬历安足数。

莫思金带横,长学彩衣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