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

君不见燕昭当时下士日,乐生慷慨献奇术。

一朝尽破七十城,昔日故鼎归磨室。

君不见屠肆之儿人不识,高飞未得横天翼。

窃符一日矫王师,北却邯郸声奕奕。

又不见荆轲市醉藐豪右,入燕亟载将军首。

径至咸阳献地图,怒击秦王环柱走。

古来豪侠此其俦,亭亭意气薄王侯。

危言一动北风起,拔剑欲断黄河流。

丈夫四海同辽廓,谈天雄论摧山岳。

宁愿一死不脱缨,安能局蹐居丘壑。

君不见书生婆娑翰墨场,穷年力学攻文章。

晓窥芸阁明窗静,日短暮续青藜光。

倚马万言犹不足,夜光之珠混鱼目。

不如三尺剑苍芒,挥之旦夕易陵谷。

闻道四夷多未格,拥裘谁画平原策。

负弩愿请向前驱,直挽银河洗兵甲。

远山虎啸悲林木,磨牙吮血啖人肉。

并借重开双宝刀,挥扫贪风驱残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侠客行》以明代诗人佘光裕的笔触,描绘了古代侠客的豪情与壮志。诗中通过多个历史典故,如燕昭王礼贤下士、信陵君窃符救赵、荆轲刺秦王等,展现了侠客们不畏强权、勇猛果敢的形象。

诗的开头“君不见燕昭当时下士日”,引出燕昭王礼遇乐生的故事,乐生献策破敌,一朝七十余城归顺,昔日的战利品被磨成废器,以此比喻英雄的功业终将消逝。接着,“屠肆之儿”指信陵君,他虽出身低微,但最终凭借智谋和勇气,矫诏救赵,北伐邯郸,声名显赫。

“荆轲市醉藐豪右”则描绘了荆轲在市井中的豪迈形象,他不仅勇敢地刺杀秦王,还献上地图,显示了对国家的忠诚。这些故事共同构建了一个个鲜活的侠客形象,他们或慷慨激昂,或智勇双全,都体现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中还提到了书生的形象,与侠客形成对比,强调了知识与行动的结合。书生在书房中刻苦学习,虽才华横溢,却难以直接参与战斗,而侠客们则能够以实际行动改变世界,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世。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侠客们抱负的向往,希望他们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无论是面对外族威胁还是内部腐败,都能像他们一样,以行动维护正义,清除邪恶。诗中充满了对侠义精神的赞美和对英雄主义的向往,展现了古代文化中对于勇敢、智慧和正义的崇尚。

收录诗词(38)

佘光裕(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道经旧游有感

旅邸惊秋鬓欲华,白云天际是吾家。

鸣弦绿水沿崖转,入画青山绕郭斜。

医国经纶惭药石,应时文字乏英华。

悠悠旧路生芳草,愁见垂杨集暮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舟中夜泊

江上烟波锁几重,暮年踪迹旧相逢。

荒城鸟散千家杵,茅店鸡鸣五更钟。

地接燕台灵气合,天连粤国白云封。

怀乡恋阙情偏切,无限伤心一笛风。

形式: 七言律诗

北上道中

明时携策乏才华,双剑凌空北斗斜。

万里长途生白发,一年佳节负黄花。

龙山风落参军帽,仙渚烟横博望槎。

到处秋光堪买醉,休言踪迹在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荆门道怀古

西望夷陵有故乡,昔年曾此论皇图。

楚山花落愁黄蝶,梁苑宫残锁绿芜。

古洞云归眠石獣,荒碑火入化珠襦。

思归莫作江南赋,芦荻萧萧啼夜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