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张燕公登南楼

君子每垂眷,江山共流眄。

水远林外明,岩近雾中见。

终日西北望,何处是京县。

屡登高春台,徒使泪如霰。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翻译

品德高尚的人常怀眷恋,江河山川同他一起流连忘返。
水源向远方的树林处清晰可见,岩石在近处的雾中时隐时现。
整天向西北方向眺望,哪里才是京都的所在?
多次登上春日里的高台,只能让泪水像雪珠般洒落,徒增伤感。

注释

君子:指德行高尚的人。
垂眷:深切地关怀或留恋。
江山:江河与山川,泛指国家的疆土或自然美景。
流眄:流转目光观看,形容赏景时的目光移动。
水远:远处的水面。
林外:树林的外面。
明:明亮,清晰可辨。
岩近:靠近的岩石。
雾中见:在雾中显现。
终日:整天。
西北望:向西北方向眺望,古代常以此表达对故乡或京城的思念。
京县:京都,古代国家的首都或中央政府所在地。
屡登:多次登上。
高春台:春天里较高的楼台或高地,常作登高望远、抒发情感之地。
徒使:只使得,仅仅导致。
泪如霰:眼泪像雪珠一样落下,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尹挚所作,名为《奉陪张燕公登南楼》。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君子每垂眷,江山共流眄。"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物的赞赏之情。"君子" 指的是品格高尚的人,这里代指张燕公。"垂眷" 意味着凝视、注目,而"江山共流眄" 则是说这份美景连同观者的心境都在流动变化中,形成了一种深远的意境。

"水远林外明,岩近雾中见。" 这两句描绘了南楼所见之景。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远处水面和近处山石的不同景象,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终日西北望,何处是京县。" 这两句流露出一丝思乡之情。诗人在南楼上仰望西北方向,那里有他心中的家乡,这种对远方故土的眷恋,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

"屡登高春台,徒使泪如霰。"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每次登上高台所感受的情感波动。"徒使" 意味着尽管如此,但仍然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和感慨,"泪如霰" 则形容眼泪象细雨般落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乡愁或人生无常等复杂情感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情怀。

收录诗词(4)

尹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吟

秋径填黄叶,寒摧露草根。

猿声一叫断,客泪数重痕。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柱上诗

爷娘送我青枫根,不记青枫几回落。

当时手刺衣上花,今日为灰不堪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药]韵

袍中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登终南山得句

野迥云根阔,山高树影长。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