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雨.依韵戏赋傀儡

腰棚傀儡曾悬索。粗瞒凭一层幕。

施呈精妙处,解幻出、蛟龙头角。

谁知鲍老从旁笑,更郭郎、摇手消薄。歧路难准托。

田稻熟、只宜村落。

形式: 词牌: 秋夜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秋夜雨》。诗中描绘了一场秋夜中的细雨,以及这种氛围下的一幕傀儡戏。

诗的开头“腰棚傀儡曾悬索”设定了场景,一个简易的舞台搭建在户外,由绳索悬挂。在这样的环境中,“粗瞒凭一层幕”则描写了舞台前方覆盖着一层薄幕,以隐蔽戏中的布景和演员。

接着,“施呈精妙处,解幻出、蛟龙头角”展示了傀儡戏的精彩之处,通过巧妙的手法展现了各种幻象,包括神话中的蛟龙等元素。这不仅展现了傀儡戏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观众对超自然事物的向往和想象。

然而,“谁知鲍老从旁笑,更郭郎、摇手消薄”却带来了意外的转折。这里的“鲍老”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鲍照,一个以才学和机智著称的人物,而“郭郎”则可能是一个虚构或半真实的人物。这两个人物的笑容和摇手,似乎在表达一种超然物外或者不以为然的态度,对傀儡戏的幻象持有怀疑甚至是解脱的看法。

诗的最后,“歧路难准托。田稻熟、只宜村落”则转向了更为深远和哲理的思考。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歧路(选择或道路)的困惑,以及对农事(田稻)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于复杂世界的无奈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里,“只宜村落”意味着在纷扰复杂的世界面前,最终还是乡村的平静生活最为适宜。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夜雨中的傀儡戏,更深入探讨了人生选择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秋夜雨(其一)和韵刘制几立秋夜观月,喜雨

不嫌天上云遮月。雨来正是双绝。

雷公驱电母,尽收卷、十分袢热。

三更又报初秋了,少待他、西风凄冽。

灵悟话头莫说。且唱饮、刘郎一阕。

形式: 词牌: 秋夜雨

秋夜雨(其四)己未八月二日新桃源和韵

吴翁里第还巾角。不妨天地席幕。

家僮归报道,快酿酒、休教醨薄。

相逢聚散应搔首,且趁时、一笑为乐。

人世大都濩落。更莫问、是非今昨。

形式: 词牌: 秋夜雨

秋夜雨(其二)客有道秋夜雨古词,因用其韵,而不知角之为阁也。并付一笑

云头电掣如金索。须臾天尽帏幕。

一凉恩到骨,正骤雨、盆倾檐角。

桃笙今夜难禁也,赖醉乡、情分非薄。清梦何处托。

又只是、故园篱落。

形式: 词牌: 秋夜雨

秋霁(其二)己未六月九日雨后赋

阶砌吟蛩,正竹外萧萧,雨骤风驶。

凉浸桃笙,暑消葵扇,借伊一些秋意。枕边茉莉。

满尘奁、贮香能腻。也不用,玉骨冰肌,人伴佳眠尔。

谁信此境,渐入华胥,旷然不知,庄蝶谁是。

笑邯郸、羁魂客梦,贪他荣贵暂时里。

飞鼠扑灯还自坠。

展转惊寤,才听禁鼓三敲,夜声寥阒,又般滋味。

形式: 词牌: 秋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