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太白墓,和稚存韵

何事催人老?是几处、 残山剩水,闲凭闲吊。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脁。总一样,文人宿草。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稿。

梦中昨来逢君笑。把千年、蓬莱清浅,旧游相告。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有亦是,寒郊瘦岛。语罢看君长揖去,顿身轻、一叶如飞鸟。残梦醒,鸡鸣了。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翻译

什么事才能这般催人老?残山剩水来到墓前凭吊。这里是青莲居士埋骨之地,谢脁也曾筑室在此地不远处。文人最后都是一样,化作一抔黄土,坟前长满杂草。先生诗名如此大,自己在墓前纵然写出诗句,与之相比又能好到何处?只仔细琢磨,作一首思君之作。
昨日梦中与君相会,有幸闻得先生一生所经历。梦中先生问我:在我身後可有与我相似的文人?我回答道:才能都比先生少。有也只是作出简啬孤峭的诗歌。语罢作长揖看君离去,身轻如飞鸟。突问鸡鸣梦醒。

注释

青莲:李白号青莲 居士。
宅近谢家之脁: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曾筑室青山,故青山又名谢公山。
而李白墓也在青山,故云。
宿草:隔年之草。
蓬莱清浅:喻世事的巨大变化,犹“沧海桑田”。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长揖: 一种礼节,拱手自上至极下。
顿:立即。

鉴赏

这首词以“何事催人老”开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的感慨。接下来通过“残山剩水”、“闲凭闲吊”描绘出一种寂寥而怀旧的氛围,将读者带入到李白墓地的场景,暗示诗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深敬仰。

“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朓”一句,将李白与谢朓并提,赞美其文采如同谢灵运般卓越。诗人感叹,尽管李白已逝,但他的精神和才华如同“文人宿草”般长久留存。“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诗歌成就的崇敬,同时也流露出自己难以企及的自谦。

下片转入梦境,诗人梦见李白微笑,向他述说蓬莱仙境的清浅旧游,进一步强化了对李白仙风道骨形象的想象。诗人自问:“后来谁似我?”回答是:“才如君少。”这既是对李白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才华的认同。然而,他也意识到,即使有才,也只是“寒郊瘦岛”,不如李白的光芒四射。

最后,诗人描述了与李白梦中的告别,仿佛看到他潇洒离去,轻盈如飞鸟,留下自己在梦醒后的鸡鸣声中回味。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和自我反思。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集杭州俗语诗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夜饮

长风吹月过江来,照我华堂在手杯。

莫管阴晴圆缺事,尽欢三万六千回。

胸中五狱撑空起,眼底浮云一扫开。

玉管铜弦兼铁板,与君扶醉上高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海行杂感(其六)

星星世界遍诸天,不计三千与大千。

倘亦乘槎中有客,回头望我地球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梁任父同年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