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大方所作的《余州道中》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首句“大漠连千里”,展现出广阔的沙漠延绵不断,气势磅礴。接下来的“平沙峙两城”则描绘了沙漠中的两座城池,静穆而稳固,显示出军事防御的痕迹。
“昔闻赪土筑”回忆起过去用赤土建造的情景,暗示历史的沧桑变迁,“今见绿莎生”则转为眼前之景,绿色莎草生长,象征生机与和平,与之前的战争痕迹形成鲜明对比。
“重译来羌卒,联营列汉兵”描述了不同民族士兵共同驻扎的情境,体现了边疆的交融与和睦。“华戎俱混一”进一步强调了文化与民族的融合,没有了明显的界限。
最后一句“无复请长缨”,借用汉代班超投笔从戎、请求长缨缚敌的典故,表示如今边境安宁,不再需要武力征伐,而是以和平共处的方式实现统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通过古今对比和民族融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盛世的向往和对边疆安定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