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房山尚书著色山水

白云孤鹤暮知还,晚泊钱唐看越山。

珍重今朝重展卷,吟诗作赋北窗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倪瓒所作,名为《题高房山尚书著色山水》。倪瓒以山水画闻名,其诗作往往与画风相得益彰,此诗便是对一幅山水画的题咏。

诗中首句“白云孤鹤暮知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傍晚时分,一只孤鹤在白云间翱翔,仿佛是归巢的使者,引人遐想。这句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孤鹤象征着隐士或诗人,白云则代表了超脱尘世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第二句“晚泊钱塘看越山”,将视角转向现实,描述了诗人乘船停泊在钱塘江边,眺望远处的越山。钱塘江与越山,既是地理上的具体景物,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钱塘江潮涌壮观,越山则象征着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一句通过空间的转换,展现了诗人从自然景观到内心情感的过渡。

接下来的“珍重今朝重展卷”,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在现代社会,书籍和画卷都是知识与审美的载体,这里的“展卷”不仅指展开画卷欣赏,也暗含了打开书卷阅读之意,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间”,将场景转至室内,诗人独自一人,在北窗下吟诗作赋。北窗常被文人雅士视为读书写作的理想之地,因为北窗光线柔和,不易使人烦躁。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宁静的创作环境,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倪瓒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体现了他作为艺术家对生活、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题画

萧萧风雨麦秋寒,把笔临摹强自宽。

赖有□君相慰藉,松肪笋脯劝加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秋林山色图

寓馆风雨秋,閒门草苔翳。

怀人思奋飞,携书此留滞。

玉琴和幽吟,竹牖聊静憩。

西山日在望,白云淡生媚。

寂寞栖德园,清虚捐世味。

石灶有馀烟,未收煮茗器。

形式: 古风

八月十八日萧閒道馆听袁南宫弹琴是日风雨萧然有感而作

玉琴转清亮,风雨更飘飖。

疏桐荫高馆,朱槿耀芳条。

生物曷可遏,抚事发长谣。

弱龄陪清宴,楢发想垂髫。

相见日以老,离居梦且遥。

秋江渺云水,去鹤影遥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应教题梅卷六所记当作「制」。】

猎猎西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生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