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孙芝房感赋

五载风尘与君别,江湖日带疮痍色。

一樽相对杂悲喜,不堪流泪说乡国。

忆昔逆旅并羸马,共有心期振沟瘠。

一朝君起遇际会,出入光明傍日月。

独我窜身向江澨,频见蛟龙翻窟宅。

可怜徒手莫援救,坐使原野成萧瑟。

只今不待秋井■,嵯峨白骨蔽城阙。

纵有遗黎理荒秽,复苦高田作龟坼。

君也相视匪越秦,对此能无动凄恻。

归朝好作监门图,应有春风洒中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杨彝珍的《晤孙芝房感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五年后的情感波折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首句“五载风尘与君别”,描绘了两人经历的艰辛岁月,暗示了离别之久和世事沧桑。接着,“江湖日带疮痍色”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生疾苦。

诗人回忆起昔日共患难的日子,他们曾怀揣理想,希望改变贫困,“共有心期振沟瘠”。然而,友人孙芝房如今显贵,而诗人自己却流落他乡,目睹蛟龙般的权势者肆虐,“独我窜身向江澨,频见蛟龙翻窟宅”,表达了对不公的愤慨和自身的无奈。

“可怜徒手莫援救”表达了对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而“嵯峨白骨蔽城阙”则揭示了战乱后的惨状。诗人感叹即使有残存的百姓努力耕作,却仍面临“高田作龟坼”的困境,暗示了社会矛盾的深重。

面对友人的地位变迁,诗人没有指责,而是寄语他“归朝好作监门图”,希望他能在权力高位上为百姓谋福利,带来“春风洒中泽”的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哀愁,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9)

杨彝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郑子尹广文即次其集中窕字韵

故山岩谷带窈窕,布袜青鞋事深讨。

不辞身世堕黄菅,忍使王风归蔓草。

官如敝屣不自惜,局似残棋差可了。

未昏羽就丛薄宿,已凉叶抱危柯槁。

所叹补牢计已迟,方咎徒薪谋不早。

动地惟闻战鼓悲,连天莫遣妖氛扫。

川光晃带人血赤,野色晴连烟燧晓。

飘飖何地置老夫,萧疏乱发垂蓬葆。

朋旧凋亡远书绝,邻里过从近局少。

一发黔山出天角,几回西望升林杪。

独角惊传钜野兽,再鸣喜听岐山鸟。

新诗出手已怀惭,陋姿对镜先含恼。

入室岂能造疱湢,扫门或许侪佣保。

频梦形容得仿佛,猥诵清诗喜倾倒。

组织诸绮散奇丽,彫刻众形炫工巧。

谁怜寝处傍宫墙,不免鼓钟烦击考,累月常嗟粱肉缺,秋风日送鬓丝老。

草中自古来异人,塞上于今求国宝。

休劳司农馈酒钱,会见行人具刍藁。

褰裳傥共莫髯往,从事无如曾侯好。

千里何辞聘应梁,再拜聊为策赠绕。

我如斥鴳翔蓬蒿,性似爰居安海岛。

行把钓竿拂烟雾,君视我头为谁掉。

形式: 古风

阻风洞庭登君山纪事感怀得三十八韵并寄都门诸友

狐兔纵横里,龙蛇战斗中。

勋名诸将显,事业腐儒空。

横草功难就,穿杨技未工。

无能夸汗马,只解悟雕虫。

不免文惊众,难辞谤集躬。

高冠峨自异,奇服指从同。

甘作支离叟,凭嘲潦倒翁。

茫茫存老眼,郁郁抱微衷。

戌卷归旗白,林销夕燧红。

芳情驰泽国,茧足倦烟丛。

欲向水云老,将随渔钓终。

生涯凭舴艋,锋镝避艨艟。

浩荡如浮梗,飘飖若断蓬。

矶方迎白马,浦早过青枫。

舟滞君山雨,帆禁石女风。

杖藜寻古寺,导径得奚童。

匝树惊禽噪,蹲岩异兽雄。

书疑藏委宛,仙拟遇崆峒。

为采斑斓竹,欲縆摧折桐。

余凄含帝子,轶事说龙公。

苔藓侵残座,鼪鼯窜旧宫。

遗珠抛的砾,怪石拾玲珑。

乌影千群集,鸥波四面通。

微飔生拂持,落景惜匆匆。

忆昨黄巾乱,沿湖赤羽充。

岸排旌旆直,渚爇菼葭丰。

指授文儒略,飞腾上将功。

军声摧箨陨,士气饮醪融。

伟伐中兴烈,殊庸常武隆。

拟投湘浦甲,欲挂楚人弓。

忽渍沾巾泪,徒传刺臂忠。

将星宵顿陨,蚩雾书犹蒙。

笳鼓喧江介,戈鋋接海东。

守关无虎豹,捕虏少罴熊。

未见清和理,惟虞反侧讧。

且忧螟害稚,兼虑莽兴戎。

台阁多鹓鹭,郊原尽雁鸿。

能令有环堵,不惜杜陵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健儿(其一)

野日白荒荒,原风寒凄凄。

健儿将东征,阿母牵裾啼。

健儿语阿母,送我休泣血。

我行一无苦,骨肉恩岂绝。

军行千里凭留连,旌竿杳杳弥平川。

行舟惊散如凫鸭,偶然落手拦索钱。

得饱还就倡楼宿,市人谁敢诃醉眠。

此行良自爱,何忍投虎口。

主将千金躯,亦欲尾贼后。

时张虚捷报甘泉,归来自有印悬肘。

上堂再拜为母寿,谁识当年旧屠狗。

形式: 古风

健儿(其二)

三星低户月挂柳,健儿却扇拥新妇。

平明跨马出从军,新妇泣啼斜倚门。

邻媪语新妇,卿勿怨离别。

良人树功勋,炙手势可热。

新妇殷勤谢邻媪,多君慰我我增恼。

不见西家年少郎,往岁荷戈向南讨。

归时黄金大如饼,买得佳人如玉好。

故人无语泣空房,独对深宵镫烛光。

何如长炊扊扅老,白头贫贱无相忘。

不然苦战沙场久,碧血千年犹不朽,洞房我亦甘独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