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杭形胜

馀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余杭这个地方风景独特,无与伦比,城市依傍着青翠的山峦,县城则靠在湖泊之畔。
荷花环绕城市的边界绵延三十里,松树拂过城墙多达一千株。
梦儿亭历史悠久,相传与名人谢安有关,而教妓楼则是新建的,以苏姓人命名。
只有这里的太守年纪太大,这样的风光似乎不太适合他那满头的白胡子。

注释

馀杭:古代地名,即现在的杭州。
形胜:地形优越,景色优美。
四方无:没有哪个地方能比得上。
州傍青山县枕湖:州指杭州,县指余杭县,意为杭州周围是青山,县城则靠在湖边。
绕郭荷花:郭,外城,这里指城市周边。
拂城松树:松树轻轻擦过城墙,形容松树之多。
梦儿亭:古时的亭子,与谢安有关,谢安是东晋名士。
教妓楼:古代供乐妓居住和表演的楼阁。
新道姓苏:新近以苏姓人命名,可能指的是当时的地方官员或名人。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余杭的太守。
风光不称:风光与人的状态不相配。
白髭须:白色的胡须,代指年纪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城池的美丽景色和繁华气息。开篇“馀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两句,写出了城池的壮观和地理位置,其中“馀杭形胜”指的是城池的坚固与美丽,而“州傍青山县枕湖”则勾勒出一幅城邑依山傍水的画面。

接下来的“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两句,更进一步描写了城市周围的自然景观。荷花和松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物,分别代表着高洁与坚韧,这里的数量“三十里”和“一千株”,则突出了这座城池四周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中间两句“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提到了两个具体的地标建筑——梦儿亭和教妓楼。这两处地点都有其历史文化的积淀,梦儿亭可能与历史上的某个故事或人物相关联,而教妓楼则是学习的地方,这里提及它们的名字,既是对地方文化的赞美,也是对知识传承的一种肯定。

最后两句“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年迈官员的同情。这里的“使君”指的是地方官员,“年太老”则意味着这位官员已经步入暮年,而“风光不称白髭须”则是说这份美好的景致与官员的白发不相称,即便有再多的繁华也抵不过时光带走的青春与活力。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不仅描绘了一个地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抒发了对岁月变迁的感慨,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古典诗歌。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初冬月夜得皇甫泽州手札并诗数篇因遣报书偶题长句

清泠玉韵两三章,落箔银钩七八行。

心逐报书悬雁足,梦寻来路绕羊肠。

水南地空多明月,山北天寒足早霜。

最恨泼醅新熟酒,迎冬不得共君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初冬早起寄梦得

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

炉温先煖酒,手冷未梳头。

早起烟霜白,初寒鸟雀愁。

诗成遣谁和,还是寄苏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初冬即事忆皇甫十

冷竹风成韵,荒街叶作堆。

欲寻联句卷,先饮煖寒杯。

帽为迎霜戴,炉因试火开。

时时还有客,终不当君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初冬即事呈梦得

青毡帐暖喜微雪,红地炉深宜早寒。

走笔小诗能和否,泼醅新酒试尝看。

僧来乞食因留宿,客到开尊便共欢。

临老交亲零落尽,希君恕我取人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