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居

青苔常满路,流水复入林。

远与市朝隔,日闻鸡犬深。

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

啸傲转无欲,不知成陆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青苔覆盖了路面,溪水又流回了树林。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每天都能听到深处的鸡鸣犬吠。
在寂静的山丘中想象,湖上的景色令我心驰神往。
我自由自在,无欲无求,浑然不觉自己已陷入沉思之中。

注释

青苔:覆盖路面的绿色苔藓。
路:道路。
流水:流动的溪水。
入林:流进树林。
远:远离。
市朝:城市和朝廷。
隔:隔离。
日:每天。
闻:听到。
鸡犬:鸡鸣犬吠。
寥寥:寂静、稀疏。
丘中:山丘之中。
渺渺:辽阔、深远。
湖上:湖边。
啸傲:放声长啸,表示自由自在。
转:逐渐。
无欲:没有欲望。
陆沈:比喻陷入沉思或困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林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青苔常满路,流水复入林。" 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深山幽谷的画面,青苔覆盖的小径和潺潺流水共同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氛围。

"远与市朝隔,日闻鸡犬深。" 这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隔绝感。诗人居所与喧闹的都市相隔,而每天听到的只是鸡鸣狗吠之声,这种生活既有距离感,又带有一种深远的宁静。

"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山丘与湖水之间徘徊思考的情景,寥寥和渺渺都形容一种悠长而不尽的意境,体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

"啸傲转无欲,不知成陆沈。" 最后两句则是对这种隐逸生活的一种自我肯定和满足。啸傲可能指的是一颗超脱的心灵,而“不知成陆沈”则意味着诗人对于功名利禄已经不再有所追求,心中早已达到了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

收录诗词(55)

常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字:号不详
  • 生卒年:708-765

相关古诗词

赠三侍御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

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

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

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

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

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

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

逸翮望绝霄,见欲凌云端。

层台何其高,山石流洪湍。

固知非天池,鸣跃同所欢。

谁念独枯槁,四十长江干。

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

折翮悲高风,苦饥候朝餐。

湖月映大海,天空何漫漫。

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

吟彼乔木诗,一夕常三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咏谈容娘

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

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圆。

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

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远

年年二月时,十年期别期。

春风不知信,轩盖独迟迟。

今日无端捲珠箔,始见庭花复零落。

人心一往不复归,岁月来时未尝错。

可怜荧荧玉镜台,尘飞幂幂几时开。

却念容华非昔好,画眉犹自待君来。

形式: 古风

赠卢夫人

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

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

拜月如有词,傍人那得知。

归来投玉枕,始觉泪痕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