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吴校勘

去国亲朋风雨散,惟君从步至徐村。

时清相有客云意,力薄吾无荐祢恩。

远遁犹疑在空谷,大招安肯入脩门。

忽闻社友传新讣,枯目滂然有泪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离开国家,亲朋好友如同风雨中的散沙,只有你陪伴我走到徐村。
时局安宁,我有幸结识了像云般高洁的客人,但我的力量微薄,无法报答你的厚恩。
即使逃到遥远的地方,我仍怀疑自己是否能进入那清净之地,像大召唤一样不愿踏入修道之门。
忽然听说社团的朋友传来新的讣告,我枯涩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注释

去国:离开国家。
亲朋:亲朋好友。
风雨散:如同风雨中的散沙。
时清:时局安宁。
相有客:有幸结识。
云意:像云般高洁。
力薄:力量微薄。
荐祢恩:报答你的厚恩。
远遁:逃到遥远的地方。
空谷:清净之地。
大招:大召唤。
脩门:修道之门。
社友:社团的朋友。
新讣:新的讣告。
枯目:枯涩的眼睛。
滂然:涌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怀念故乡亲朋的深情与孤独感。首句"去国亲朋风雨散",设定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情境,亲朋好友在风雨中散去,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孤独。紧接着"惟君从步至徐村",诗人与某位朋友一同前往徐村,这里的"从步"显示出一种随意漫步的状态,彷彿是在寻找心灵上的慰藉。

第三句"时清相有客云意",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和情谊,即便是偶尔相遇,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情意。然而"力薄吾无荐祢恩"则表明诗人自身能力不足,无法为朋友提供帮助,这种自卑之情更加突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远遁犹疑在空谷,大招安肯入脩门",诗人似乎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是否能够找到一处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这里的"远遁"和"大招"都暗示了一种逃离现实世界的心情,而"空谷"和"脩门"则给人一种隐逸自适的感觉。

最后两句"忽闻社友传新讣,枯目滂然有泪痕",诗人突然听到老朋友的消息,这份久违的关切让他眼中涌出泪水。这里的"枯目"形容了长时间没有流泪的眼睛,而"滂然"则是泪如溪流,一时难以控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的乡愁与友情,以及在孤独中寻求慰藉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排闷

少携一筇遍行脚,老苫把茅聊盖头。

事十八九不如意,身百千亿皆有愁。

彼埋高冢柏下卧,此驾小车花外游。

犹恨俗人知去处,近城林樾未深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梅州杨守铁庵

北客由来惮入南,仆家谏议饱曾谙。

谁云瘴雾非吾土,曾有魁躔住此庵。

身重岂容眉斧伐,时危犹要脊梁檐。

公归未必怀陈迹,留与州人作美谈。

形式: 七言律诗

夏白纻(其二)

翔鸾矫矫离风尘,眼明见此绝代人。

纱窗弄笔消永日,临得黄庭新逼真。

飞楼缥缈今何夕,月与玉人同一色。

下帘不为九霄寒,自要玲珑看团璧。

形式: 古风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其八)

丁宽与易俱东去,神秀离禅作北宗。

天恐孤山无种子,一枝分擘付寒翁。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