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落花》由清代诗人沈蓉芬所作,描绘了春日凋零之景,充满了深沉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断红残紫乍高低,浣尽春痕化雪泥”以“断红残紫”描绘了落花飘零的景象,花瓣散落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仿佛是春天的痕迹被洗涤干净,化作了雪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落花赋予了生命,使其成为春天消逝的见证者。
颔联“六代铅华秋蝶梦,一林风雨夜乌啼”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六代铅华指的是历史的变迁,如同秋日里蝴蝶短暂的梦境一般,转瞬即逝。一林风雨则描绘了夜晚的凄凉景象,风雨交加中,乌鸦的啼叫更添了几分悲凉。这两句通过历史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颈联“秋闻湘瑟人何在,欲问胡麻路已迷”借用湘瑟(古代乐器)和胡麻(一种植物)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湘瑟之人已不在,胡麻之路也已迷失,暗示了美好事物的不可寻回。
尾联“元亮自存松菊径,不须空说武陵溪”引用了陶渊明(字元亮)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松菊径象征着归隐田园的生活,而武陵溪则是桃花源的象征,两者都代表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生活。此联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寄托。
整体而言,《落花》通过对落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去秋来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美好时光逝去的深深忧虑。同时,诗中蕴含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与内心平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