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

想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男子四十尚未老去,就隐居山林真是豪迈。
明亮的月光和清风并非凡俗之物,轻裘肥马是对年轻人的告别。
山中的每个角落都有黄色菊花,洛阳哪家没有自酿的好酒。
想象秋天来临时常常沉醉,伊川水清澈见底,石楼高耸。

注释

男儿:指男子。
四十:四十岁。
林泉:山林,隐居之处。
自豪:感到骄傲。
明月:明亮的月亮。
清风:清凉的风。
俗物:平凡的事物。
轻裘肥马:穿着轻薄的皮衣,骑着肥壮的马,形容富贵生活。
谢儿曹:对年轻人的告别。
黄菊:黄色的菊花。
洛下:洛阳一带。
白醪:白酒。
想得:想象。
秋来:秋天来临。
常日醉:日常沉醉。
伊川:古代河流名,今河南境内。
清浅:清澈见底。
石楼:用石头建造的楼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答龙门潘秀才见寄》。诗中,诗人以豪迈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四十岁尚未老去,诗人选择归隐山林,对此感到自豪。他认为明月清风都是超凡脱俗之物,与世俗的繁华相比,更愿意过着简朴的生活,轻裘肥马的生活方式他已经谢绝。山中的菊花开遍,乡村里随时可以品尝到美酒。诗人想象秋天到来时,常常沉醉于山水之间,伊川的清澈流水和石楼的高处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惬意的画面。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宁静的心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化描绘。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这首诗正是这种风格的体现。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答余洪范二首(其一)

道在东西祖,诗如大小山。

一家同雪月,万事废机关。

天上麒麟阁,山中虎豹闲。

何时得丘壑,明镜失朱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答和孔常父见寄

孔氏文章冠古今,君家兄弟况南金。

为官落魄人谁问,从骑雍容独见寻。

旅馆别时无宿酒,邮筒开处得新吟。

黄山依旧寒相对,岂有愁思附七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答德甫弟

鸟啼花发独愁思,怜子三章怨慕诗。

鸿雁双飞弹射下,脊令同病急难时。

功名所在犹争死,意气相须尚不移。

何况极天无以报,林回投璧负婴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谢仲谋示新诗

赠我新诗许指瑕,令人失喜更惊嗟。

清于夷则初秋律,美似芙蓉八月花。

采菲直须论下体,鍊金犹欲去寒沙。

唐朝韩老誇张籍,定有云孙作世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