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并序

画山不似画,亦并难名山。

截然一壁立,错杂黑白斑。

松蘖根莫附,猿狖愁攀缘。

其余尽粗莽,矗矗惟撑天。

如斯观已止,无复瘴叠峦。

是谁摹其形,致令嗤米颠。

当时强不信,亲见始骇叹。

骇叹诧怪变,犹难命荆关。

我问山下人,奇丽方在前。

我乃相其背,庐峰非真颜。

便欲理轻策,阻我缘仍悭。

坐惜画山名,名画终不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特的山水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画面中的山石、松树、猿猴等元素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提到的“截然一壁立,错杂黑白斑”,形象地描绘了山石的形态与颜色对比,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接着,“松蘖根莫附,猿狖愁攀缘”则通过松树和猿猴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山石的险峻与自然界的生机。

“其余尽粗莽,矗矗惟撑天”一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其他部分的山体粗犷而高耸,仿佛支撑着天空。这种对山体的描绘,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画家技艺的高超。

然而,面对如此精妙的画作,诗人却提出了疑问:“是谁摹其形,致令嗤米颠?”这里的“米颠”指的是宋代著名画家米芾,诗人似乎在质疑,是否有人模仿了米芾的风格,使得这幅画作显得不够独特或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接下来,“当时强不信,亲见始骇叹”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最初不解,直到亲眼见到后才为之惊叹。这种情感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艺术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最后,“骇叹诧怪变,犹难命荆关”中,“荆关”指的是五代时期的两位著名画家荆浩和关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画作难以用传统技法命名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画作创新之处的赞赏。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画作的精湛技艺,还探讨了艺术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传统与创新的思考。通过诗人的视角,读者得以深入理解一幅画作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思考。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桂林界,寄子乔

山偪江路狭,逆流舟上难。

行穿巨峰尽,坐喜暮天宽。

别浦黯然杳,故乡何处看?

桂林犹岭外,风雨岁将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登伏波岩

危岩耀城端,杰阁临江湄。

停桡一登览,凭槛周思维。

栋甍戢鳞次,帆橹排云差。

南眺及百粤,北顾倾九疑。

萧条雨方收,激烈风犹吹。

感叹升沈迹,缅渺今昔悲。

气集形万象,物化凭二仪。

藐躬将安恃,名绩庶可垂?

五载游岭表,一棹归海涯。

朅来阅江山,俯仰惭须眉。

伏波去千岁,巍巍有新祠。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桂林,会李松圃郎中冬斋集宴,兼呈许明府巽行、朱布衣小岑、朱别驾心池

江山启名都,人文萃一方。

萧闲岁阴节,兰室生寒香。

主人方好贤,高宴崇词章。

显贵既满座,幽隐亦以彰。

赏韵屏丝竹,摅襟缓飞觞。

性简理自勤,趣深道乃光。

积慕情故洽,始遘形已忘。

惓言结新知,渺予悲故乡。

毕景欢未足,往路缅何长!

诘朝但回首,云水空苍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酬朱小岑并序

几载感姓字,一樽忻对倾。

青年羡高节,白首误时名。

遍历风尘苦,全输石室清。

漫劳夸冷句,潦倒负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