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读秋水篇》,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于休假之时,静坐幽斋,心无杂念,沉浸在阅读《秋水篇》的体验之中。
首句“兹辰适在告,幽斋有馀閒”,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恰好在休假期间,身处幽静的书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和阅读。接着,“端居淡无虑,俛默神自全”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他摒弃杂念,内心自然得到安宁。
“时抽架上书,得阅秋水篇”描述了诗人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正是《秋水篇》,开始阅读。接下来,“达生寄深旨,乍览意不宣”两句,说明了《秋水篇》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初次阅读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其深意。
“疏观大化中,物物各自便。小大无等差,秋毫眇坤乾”四句,诗人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化,领悟到万物各有其生存之道,无论大小,都遵循着自然法则。这里体现了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深刻认识。
“逍遥通大道,冥思入幽玄。泛泛涉沧溟,浩浩无津埏”进一步阐述了诗人通过阅读与思考,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仿佛在广阔的海洋中自由航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我今亦忘吾,会意应无言”表达了诗人沉浸于阅读与思考中的状态,似乎已经超越了自我,达到了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此时言语已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悟。
最后,“行云递高楹,好风入疏帘。倦来复抛书,支颐任颓然。岂不畏疏散,局促尤自贤”描绘了诗人阅读后的放松状态,以及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即使有时感到孤独或被误解,但这种独立与自由的生活方式,对于诗人来说,仍然是值得珍视的。
整首诗通过对阅读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阅读中寻求精神自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