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欧阳澈所作的《借前韵书怀呈显道》。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首句“结茅高隐倦奔驰”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界感到厌倦,渴望在山林间建造茅屋,过上宁静隐逸的生活。接着,“寂寂无人叩竹扉”则描绘了隐居之地的清静与孤独,暗示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
“快意未能荣驷马,宁亲且尔戏斑衣”两句,通过对比显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渴望与亲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放弃隐居的自由与宁静。这种内心的冲突,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与现实责任之间的权衡。
“蹑云腾踏终当隐,钓渭栖迟岂久微”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决心与坚持。即使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困难,他也坚定地选择了隐居之路,不为世俗所动。这里的“蹑云腾踏”和“钓渭栖迟”分别借用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追求理想与坚守自我之意。
最后,“洗垢索瘢何足恤,铄金众口任人非”两句,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眼光和豁达的心胸。他认为,外界的批评与误解不足挂齿,自己内心的价值与追求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自信与坚韧,正是诗人品格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的坚持与自信。